成语玩物丧志
1、玩物丧志的典故源于《尚书·旅獒》,指的是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从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以下是关于该成语故事的详细解释:成语来源:该成语最早见于《尚书·旅獒》中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为若沉迷于戏弄他人,则会丧失德行;若沉迷于玩赏某物,则会丧失志气。
2、成语出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指过分地戏弄他人,就会丧失做人的道德;过分地迷恋某事物,就会丧失进取的志气。古代成语故事:主角:卫懿公,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情节: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甚至不理朝政、不问民情。
3、玩物丧志的含义:玩物丧志意指过于沉迷于把玩无益的器物,容易丧失个人的意志,进而贻误大事。这一成语来源于《书·旅獒》中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成语背景:在《书·旅獒》中,原文提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戏弄他人会丧失品德,沉迷于器物则会丧失志向。这是古人对修身养性的一种告诫。
4、“玩物丧志”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懿公因痴迷养鹤而忽视朝政和民情的典故。以下是关于这个典故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君主名叫卫懿公,他对鹤情有独钟,终日与鹤为伴,痴迷于养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