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吴楚七国之乱始末
1、汉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击败吴楚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
2、吴楚七国之乱是西汉初年的一场诸侯王叛乱,发生在公元前154年。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封国内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兵力,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王的势力愈发膨胀,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3、匈奴人知道吴楚兵败,也不肯入汉边助赵。 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遂自杀。 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见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因而在七国之乱中,齐国也是有反心的,而且后来也被列入叛乱的行列。只是齐国和叛乱的七国不同(他们是被剥夺封地),齐国仍旧保留自己的封地,汉景帝“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立刘寿为齐懿王,之后齐国就没落了。
七国之乱是哪七个国家 汉景帝为什么杀晁错?
1、七国之乱是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这七个国家。汉景帝杀晁错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平息七国之乱的声势。七国之乱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武装叛乱,即声称要诛杀景帝身边的奸臣晁错。在七国之乱爆发后,景帝被叛军的声势所吓倒,认为杀掉晁错可以平息叛军的怒火,使他们罢兵。
2、“吴楚之乱”又名“七国之乱”,即以吴、楚两个最大的诸侯国为首,纠集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五国,同时发难,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武装叛乱。时为景帝前三年(前154)正月,刘启继位才刚两年多的时间而已。
3、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起兵反叛大汉王朝,战乱席卷了整个汉朝的东部地区,史称“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广陵,号 称二十万之众,大军渡淮水西进,与此同时胶西王响应吴王,起兵攻齐,进逼临淄。赵王刘遂也约定匈奴联合反汉,东方诸王联兵反叛,大汉帝国危在旦夕。
4、汉景帝杀晁错主要是为了平息七国之乱的怒火,并给自己一个出师正名的机会。具体考量如下:平息七国之乱的怒火:七国之乱是由晁错力主削藩所引发的,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矛头直指晁错。汉景帝为了平息叛军的怒火,选择牺牲晁错,将削藩的责任全部推给他,以此作为缓和矛盾、争取时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