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物色》 翻译

1、第三部分总结了晋宋以来“文贵形似”的新趋向,提出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首先是要密切结合物象,“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其次强调“善于适要”,能抓住物色的要点;再次是要继承前人而加以革新,做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最后强调“江山之助”,鼓励作者到取之不尽的大自然府库中去吸取营养。 本篇是《文心雕龙》中写得比较精采的一篇。

2、叶且或迎意,蛙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日与春林共朝哉!翻译: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

文章配图

3、《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主要探讨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刘勰认为,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万物,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

4、译文:至于人类,灵慧的心思宛如美玉,清秀的气质有似奇花;在种种景与色的感召之下,谁又能安然不动呢?(若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另提一事,可以翻译为“至于”,无实际意义)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5、《文心雕龙·物色》 作者:刘勰 【原文】 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6、《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詹锳《文心雕龙义证》解释说:“当他在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流连徘徊的时候,他是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委曲宛转地写出它们的神态象貌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