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宜昌名品同步亮相城市品牌推广周 共筑“来电宜昌”品牌基石
5月30日,2025年宜昌城市品牌推广周“来电宜昌”名品路演活动在夷陵广场举行。
从世界旅游名片“两坝一峡”旅游航线到璀璨夺目的中晶钻石,从奏响全球的长江钢琴到滋养健康的东阳光鲜虫草,从让世界餐桌更美味的安琪酵母到健康食材清江鲟鱼子酱、一致魔芋,从甜蜜多汁的宜昌蜜橘、秭归脐橙到长江珍味的宜昌肥鱼、清江野渔,以及茶香四溢的宜昌茶……12家“宜昌名品”依次路演,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驻足参与。
自2022年以来,宜昌市已连续4年举办城市品牌推广周。今年的城市品牌推广周,宜昌市主打行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以品牌推介拉动产品消费,展示城市品牌形象。
除本次路演活动外,端午假期,宜昌还举行了名品嘉年华活动,对宜昌知名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农产品等进行专题展示,同时组织多项线上推广活动。
近年来,宜昌致力于培育、打造系列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构筑起“宜昌 一座来电的城市”的品牌基石,助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加快公用品牌建设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15日,召开茶产业公用品牌打造及推广政企恳谈会。会上,宜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湖北萧氏茶业有限公司、湖北昭君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五峰汲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常乐茶业有限公司、宜昌清江廪君茶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就加快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宜昌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气候地理条件优越。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品牌战略,聚焦宜红工夫茶、宜昌毛尖“一红一绿”精准发力,推进茶产业公用品牌竞争力、美誉度持续提升。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抢抓政策机遇,用好资源禀赋,推动公用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各地各部门要当好品牌建设护航员,集中资源、资金,着力解决好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营造良好生态。要加大推广力度,推动茶叶公用品牌宣传与城市品牌营销有机融合,借助各项文旅、商务和农产品推介活动,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展立体式、多元化宣传,不断提高品牌显示度。要促进茶叶消费,大力开展茶叶公用品牌产品消费帮扶行动,积极组织广大茶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确保春茶产销两旺。要助力文化传承,发挥湖北茶博馆等宣传推介阵地的作用,加强茶文化遗产保护,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茶文化社会影响力。要壮大特色名茶,探索更多年轻化、时尚化产品,助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要提升产品品质,健全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优质茶叶产品支撑公用品牌建设。打造茶产业公用品牌,需要政企双方协同发力、同频共振。宜茶集团要扛大旗、当主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宜昌茶叶飘香世界。广大茶企要争当品牌建设主力军,积极融入全市公用品牌体系,加大企业自有品牌经营力度,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不断激发增长动能。
走进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看如何研究、推广玉米新品种
走进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看见在铁树的护佑下,玉兰花、樱花盛开。
公司负责人带领我们边参观边讲解,看见仓库整齐排列,玉米整齐码放,全自动种子加工线和全自动定量包装生产线正准备运转。
来到研发中心,对公司的科技创新有了深入的了解。
公司成立于2007年09月,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经济开发区长阳大道553号,是湖北首家登陆新三板的玉米种业企业。公司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种业”,开创玉米“商业化育种” 新机制,是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享誉祖国大西南的现代种业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科企合作单位,中国种子协会理事单位。首席专家彭绪冰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被誉为“湖北商业化育种第一人”。
引以为傲的是,截止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康农系列”、“禾康系列”、“富农玉系列”、“高玉系列” 等100多个玉米新品种。以其独特的“广适性、抗病性、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赢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和钟爱,年产销量跃居西南八省玉米区之首,市场占有率多年排名第一。
公司在国内拥有4万多亩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拥有6条10T/小时全自动种子加工线和8条全自动定量包装生产线,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和ISO质量管理规程操作,确保种子的生产质量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
一粒种子,一腔信念。康农人豪情满怀,正信心百倍,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借助资本的力量,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将康农种业推向新的高度,打造“中国玉米种业新品牌”,铸就 “民族种业新丰碑”。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7.32%;归母净利润8323.46万元,同比增长56.41%。
祝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普通农产品要高价卖出去既容易也不容易。
既容易,是因为已有很多先例。比如茶叶,同样是一片叶子,有的就做到了极致。位于宜昌市夷陵区的本土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推广企业——萧氏茶叶就将一片茶叶做到了极致。在萧氏茶产业园区,通过加工,每斤茶叶卖出上千元的价格,是普通茶叶的几十、几百倍。萧氏还推出了茶叶宴、茶叶副食品等深加工系列新产品,价格都是在一片叶子原价的基础上翻多少番。
2023年,在夷陵区另一个柑橘加工龙头企业——位于宜昌高铁北站核心区的宜昌夷陵翠林农业•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园,走进)产业园区,在展厅,加工车间机声隆隆,精深加工车间通过第一道程序精准识别糖度、水分及果肉损伤、大小等情况,对柑橘表皮的瑕疵、色泽、果径大小进行精细化分选。好的果子进入市场销售,稍次的进入精深加工环节,果皮加工提取精油,内皮加工膳食纤维产品等。一个柑桔被完全‘吃干榨尽’。”在这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橘子可以加工十多个系列新产品。果汁、果胶、陈皮、精油、香料、膳食纤维等食品、饮品、药品等。
就是在农村,聪慧的农民将土豆、红薯、黄豆、白菜、萝卜等最普通的农产品通过粗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等方式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几倍、几十倍。以土豆为例,一斤鲜土豆背到农贸市场卖最高二元。稍作加工成干土豆片(粗加工)每斤增值一倍以上,农民再加工成土豆淀粉(精加工),进一步加工成豆粉丝(深加工),增值效果更加明显。
普通的农产品只有通过不断的粗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就能高价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