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人,“供热直通车”投诉咨询渠道已开通
2022-2023年度采暖期,辽宁省营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继续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联合开通“供热直通车”,全省97家供热主管单位和647家供热企业派驻专人值守办理,供热诉求可快速直达责任主体。
群众可通过多渠道进行投诉咨询
1.登录辽宁政务服务网(https://www.lnzwfw.gov.cn),点击“统一咨询投诉”模块,再进入“供热直通车”浮动窗口进行咨询、投诉。
2.登录辽事通APP,进入“12345热线”专区,选择“供热直通车”功能模块进行咨询、投诉。
3.拨打属地“12345热线”,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如遇热线繁忙或等待时间较长,建议优先通过网络渠道和手机APP进行投诉、咨询。
反映问题时,须实名认证身份信息,表述清楚问题发生地、小区名称、单元楼号、诉求问题以及所属供热单位等,保证诉求内容真实有效,以便供热办理单位及时取得联系,各供热企业将按责任区域安排专人办理。
省营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密切协作,通过抽查回访、现场核实等方式,加大群众供热诉求问题的办理力度。
来源:北斗融媒
葫芦岛人注意
2023年7月15日 龙绣街 海滨立交桥 化机桥 开始维修改造 合理安排出行路线
为进一步消除桥梁安全隐患,保障车辆通行顺畅,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区道路通行质量,市住建局计划开展葫芦岛市老旧小区外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及海滨立交桥、化机桥维修加固工程,现对龙绣街(海滨路—海月路)、海滨立交桥、化机桥进行维修改造。为减少施工对交通通行造成的影响,上述3个工程均采用半幅封闭施工的方式进行。
龙绣街(海滨路—海月路):(1)封闭施工车道左半幅,封闭时间2023年7月15日-8月12日,车道右幅保持通行;(2)封闭施工车道右半幅,封闭时间2023年8月13日-8月31日,主车道左幅保持通行。
海滨立交桥:(1)机动车桥上维修工程计划半幅封闭半幅施工,计划2023年7月15日—2023年8月7日施工右半幅;2023年8月8日—2023年8月31日施工左半幅;2023年8月31日全幅通车。(2)非机动车桥上维修工程计划半幅封闭半幅施工,计划2023年7月15日—2023年8月7日施工右半幅;2023年8月8日—2023年8月31日施工左半幅;2023年8月31日全幅通车。(3)桥下维修工程计划施工日期2023年7月15日—2023年10月20日,桥下维修加固不影响桥上车辆正常通行。
化机桥:(1)桥面维修工程计划半幅封闭半幅施工,计划2023年7月15日—2023年8月7日施工右半幅;2023年8月8日—2023年8月31日施工左半幅;2023年8月31日全幅通车。(2)桥下维修工程计划施工日期2023年7月15日—2023年10月20日,桥下维修加固不影响桥上车辆正常通行。
按照施工计划,将逐步对海滨路、海星路、龙前街等道路相继改造,道路封闭时间另行公告。请过往车辆及沿线居民按公告要求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和时间,施工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特此公告。
葫芦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7月12日
龙湾大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点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广泛关注,工程自4月20日开工以来市住建局积极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目前工程建设接近尾声。
龙湾大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起点为山水路,终点至玉皇桥,全长5公里。工程计划将原雨污合流管线单独作为雨水管线,新建污水管线6503米、污水检查井214座,增设雨水篦子190个;对设计范围内的龙湾大街两侧慢车道实施改造,改造面积3.6万平方米。
工程共分两个标段,其中一标段起点为山水路,终点至飞天广场,市政府双电源电力工程、兴隆大家庭双电源电力工程、大唐供暖管线建设工程、新奥天然气管线改造工程与此标段工程同步开展;二标段起点为飞天广场,终点至玉皇桥,大唐供暖管线建设工程与此标段工程同步开展。
龙湾大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实施将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减少溢流混流污水对茨山河、五里河水体的影响,减轻污水处理厂压力,是海绵城市工程、环保建设工程。
目前,一标段已经竣工,二标段完成污水管线铺设2800米,沥青路面恢复20000平方米。龙湾大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预计9月中旬竣工。
【文章内容来源葫芦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如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头条本地通
这项工程关系葫芦岛每家每户,6月底前开工!
与车水马龙的繁华马路相比,背街小巷往往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这种状况在我省将会彻底改变。
日前,省住建厅出台《关于开展全省城市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城市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任务,2020年改造项目数不低于全部改造任务总量的30%,6月底前实现开工,并纳入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
背街小巷怎么改?
省住建厅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省的背街小巷改造将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造提升,长效管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试点引路,有序推进”为原则,将按照“品质化、精细化、绿色化”的要求,围绕“六个改造提升”,以存量提升为抓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质量,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背街小巷,提升百姓生活品质,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便捷。
六大改造提升工程
街巷空间改造提升。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查处、拆除占用道路、绿地、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建筑和擅自搭建的各类构筑物,迁移、遮蔽各种市政、电力箱体,全面恢复建筑原有面貌,为居民营造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
建筑立面改造提升。通过整修残墙断壁,全面清理城市“牛皮癣”,清洗、粉刷建筑物外立面,提升外墙品质,开展建筑节能,规范广告牌匾、雨棚、台阶、散水等,规整架空线缆,整体达到“规范、提质、简约、经济、美观”的效果。
交通设施改造提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提高背街小巷建设水平,打通有条件的断头路,修复破损路面,设置交通标识,施划交通标线,合理划设停车泊位,提升交通设施标准,提高通行效率,确保道路交通畅通。
公共设施改造提升。统筹实施老旧供水管网、供暖管网更新改造和燃气违章占压清理工作,减少供水物理漏损,保障饮用水安全,提高供热质量,确保燃气安全。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清掏、改造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管网,保障管道、设施完好通畅,严禁管道混接错接,严禁向雨水篦子倾倒污水。完善5G通讯、街路功能照明、便民座椅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绿化小品改造提升。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提高绿化养护水平,做到绿化养护无死角,缺植补栽,防治病虫害,更换枯死树木,多元增绿,花木相宜,保护古树。利用街角闲置空间增设以自然为本的文化小品、景观围墙等设施,回归天然风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环境卫生改造提升。推行垃圾分类,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逐步做到干、湿垃圾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