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创业遇到了问题,等待了一周,问题已解决。今天行动并送出了一份《创业计划书》,然后想通了,我的创业有两种模式,简单模式和地狱模式,简单模式很简单,默默付出并写一篇文章,这种模式我称它为“救赎之路”,今天起先走“救赎之路”。
今天聊聊绝望吧,当人意识到自己处在绝境时该怎么办?人活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会很棘手,也有一些问题很简单,总之都会有办法去解决,但当人到了绝境时就会发现已没有办法去解决了,这时候有些人会选择伤害他人来毁灭自己的人生,也有些人会选择伤害自己来结束自己的人生,这应该是一般人能选择的道路了。为什么会说一般人?因为我不一般。我虽没到绝境,但我的未来是有点绝望的,当我发现自己的未来会很绝望时,我有了“梦想”,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想法?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跟大部分的人都不一样,只因我这个人的经历有点特殊。当我有“梦想”之后,发现完成“梦想”根本没有路可以走,这就让我很绝望,当时我选择了逃避,十个多月后,我又再度回到了完成“梦想”这道难题上,这次我没有逃避,我选择创作了《创业计划书》,我准备靠创业来完成“梦想”。那么《创业计划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不好说,只能说有点毁三观了,它是靠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完成的,我只能这么说了,其它的无法形容。
2025高考作文:梦的馈赠,心的交响
2025年高考语文落下帷幕,作文题目成为热议焦点。全国二卷的作文题以 “梦” 为核心,从古诗词的梦幻意象,延伸到 “将梦赠予他人” 的奇妙设想,为考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想象与思辨的大门。
试题开篇,“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 等诗句,如一串璀璨的明珠,将考生引入梦的诗意世界。这些经典诗句中的梦,或寄托着相思闲愁,或承载着豪情壮志,它们不仅是古人情感的寄托,更是中华文化中梦意象的生动诠释,启发考生从文化与精神的层面去探寻梦的内涵。
材料继而阐述了人们与梦的日常关联 —— 讲述梦、记录梦、实现梦,这是个体对梦的珍视与追求,是梦想驱动个人成长的真实写照。而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这一假设,如神来之笔,瞬间拓宽了思维边界,将梦从个体范畴推向人际之间,赋予梦以社会价值与情感传递的功能 。
从命题角度看,这道题有着诸多精妙之处。它紧密贴合考生的生活与成长经历,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渴望与他人分享梦想,因此 “有话可说”;又巧妙关联时代精神,引导考生思考个人梦想与时代梦想的融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在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平衡上,命题把握得恰到好处。既给予考生极大的创作自由,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文体展开对梦与赠予的论述;又通过明确的材料核心,有效防止套作与抄袭,确保考查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考生若选择议论文体,可以深入剖析 “梦的赠予” 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精神共同体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比如,从教育角度阐述老师将知识梦想赠予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从公益角度论述志愿者将希望之梦传递给弱势群体,助力他们改变命运 。若撰写记叙文,则可讲述生活中梦想传递的温暖故事,如一位创业者在困境中得到前辈的启发与鼓励,接过创业梦想的接力棒,最终走向成功 。
这道作文题,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考生思想的宝库;又似一面镜子,映照出考生的思维深度、文化底蕴与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一场写作能力的考查,更是一次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度探寻,激励着青年一代在梦想的道路上,勇敢追梦,慷慨赠梦,让梦想的光芒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