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代》AT的启示录
爱奇艺热播电视剧《创业时代》已经接近尾声。看了半天,那个“金盆洗手”的卧云是“Ma yun”头一个字母倒过来的,至于马化腾为什么艺名叫“李奔腾”,QQ软件为何变成了“麒麟”,张小龙当年不仅有狐邮(Foxmail),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不停跳槽”的女朋友。这些背后的故事只有问编剧了。幸得秋云当年与编剧之一戴自更——原《京华时报》总编一起出国参加CES,便会了解,这个剧本为何写得竟然是那么接近真实。
除了女主天真无邪的大眼睛,以及诸多摇曳的衬衫,超短的裙装,以及超高的鞋跟,让我怎么也无法联想VC投资人与造型的关系。但这个剧,却让我几乎从头看到尾。
作为IDG当年最流行的IT媒体出版服务公司——《计算机世界》,几乎见证了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平台称雄,到BAT的崛起。记得当年《计算机世界》报总编孙定——我的前同事,曾经写过一篇署名的封面报道——“狗日的腾讯”。发表之后,曾经引得一批软件创业者的共鸣。但是今天,移动互联网的今天,5G的今天,共产主义AI的今天,就是腾讯马化腾们,就是小米的雷军们,就是拼多多的黄峥们,用成为亚洲独角兽的事实在证明一件事情:趋势碾压一切。在这个趋势面前,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都会发生变化。而紧跟这个变化,你便有了赢得未来的可能。
《创业时代》尽管讲的是AT的故事,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这部剧在一系列科创政策颁布之前热播,不知道是谁蹭了谁的热点。反正,我蹭了。
与任正非一起再创业。
余承东8月7日公开谈论了麒麟芯片遇到的困难。由于美国第二轮制裁,台积电不能继续给华为代工麒麟芯片,也无法购买高通芯片,导致华为未来的高端机型将无适配的高端芯片可用。
余承东并为以前没有做芯片制造而遗憾。目前华为正全力以赴投入到芯片材料、制造、测试、封装等领域,也许华为不会都自己做,和国内相关公司和作,但会深入参与。
从目前形式来看,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打压不会因为特朗普连任或不连任有所改变,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国高科技公司要做的是持久抗战,丢掉幻想。
今天很像八十多年前的抗战,只是这次发生在了不直接流血的高科技领域。面对美国的打压,速胜论和投降论都是不正确的,持久战更贴合实际。主席的《论持久战》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现在是最难的战略防御阶段,很多技术我们都没有准备。虽然任正非已经在2000年左右意识到了和美国的冲突,但还是低估了美国人的疯狂,如此突破底线,美国所谓的法制麻痹了很多人。
前段时间任正非带着海思芯片设计的总裁何庭波,密集访问了四所理科大学,这也显示了华为有意和大学合作在第三代芯片制造上有所突破。第三代芯片制造是目前芯片制造的发展方向,如果有了实质突破将会在芯片制造上领先世界,彻底扭转当前被动的局面。
苦难是走向辉煌的黑夜!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全链布局!1000多家信创企业落户滨海高新区】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大信创产业的布局力度,目前,在滨海高新区集聚了信创产业上下游创新创业企业1000多家,汇聚了飞腾、麒麟、中科曙光、360、华为、腾讯、长城等一大批领军企业和创新中心,已经实现了包括IT基础设置板块、基础软件板块、应用软件板块、信息安全板块、“信创+服务”板块在内的全链布局。详细:https://www.app2020.tjyun.com/cms_sys/cms_template/000/000/093/index.shtml?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2/905/000000052905117_18a544a0.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100005784&newsId=052905117
【三明市厚植人才“沃土”,助力民营经济“枝繁叶茂”!】6月10日,我市召开全面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民营经济是三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围绕全市11条特色产业链,聚焦“引、育、留、用”四个维度,在高端人才引进、基础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才储备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
一系列有温度、
有深度的人才政策
和实践举措逐步落地,
正在为地方产业
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智汇民企,
升级“双招双引”智库专家平台
走进清流县氟新材料园区,“院士和专家团队”的身影已不再稀奇。我市聚焦11条特色产业链,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精准对接产业所需,为企业发展提供“靶向式”智力服务。
氟新材料作为我市优势产业,被列为全省首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聘请中科院院士张锁江等9名专家担任特聘专家团成员,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
为了让高端人才不仅“引得进”,更要“留得下、用得好”,市委组织部不断拓展“人才飞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发挥沪明对口合作等优势,引导科技成果加速向本地落地转化。
目前已设立飞地研发机构和人才驿站12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余项,牵线上海、北京等地高层次专家人才300余人次来明考察对接。智库能量借力转化为发展动能,为民营企业增添硬实力。
筑基强能,
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全链条提速
与其被动“等才”,不如主动“育才”。我市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也注重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基础性人才的梯次培育。
近年来,依托各类科创平台新增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163家,助力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0个,带动新增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千人。在机制创新上,推出了“麒麟英才”创新创业大赛赛事品牌,聚焦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比武等多个维度,吸引青年人才和项目团队走进老区苏区。
2024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人才赛事15场,参赛人数突破5000人次,第二批、第三批“创业之星”“创新之星”相继涌现,一批技能型人才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全年新增认定产业高技能人才3800余人,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在实用型人才方面的短缺问题。
与此《三明市民营企业基础性人才积分认定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自主认定空间和便利,目前,已组织开展基础性人才申报3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