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中,控制白眼与红眼的基因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于X染色体…
1、课本这里说的确实不明确,并不能排除你说的这种可能性,即控制白眼与红眼的基因也可能同时存在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中。课本这里主要是强调是摩尔根最早把基因和性染色体联系起来,刚开始联系的时候当然是由简单到复杂,不会一下子就联系到XY的同源区段,这是以后科学家们才发现的。
2、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摩尔根认为,既然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在20世纪初期,生物学家对于果蝇的性染色体有了一定的了解。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一些。
3、摩尔根的实验表明,白眼果蝇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则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当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时,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这表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与X染色体的行为一致,只能在X染色体上找到。
4、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摩尔根把这种特点称为基因的“连锁”。摩尔根在长期的试验中发现,由于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换。扩张资料:学术成就 摩尔根毕生从事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创立现代遗传学的“基因理论”。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什么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
1、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其实果蝇杂交实验证明的是基因在染色体上,而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一个含义。
2、摩尔根最初对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持怀疑态度,因此他的果蝇杂交实验并非旨在证明这一点,而是为了研究遗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教科书P.29图2—8“果蝇杂交实验图解”,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重要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是显性性状,而白眼是隐性性状;此外,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关。
3、由于摩尔根最初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表示怀疑,因此,他进行果蝇杂交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去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是探究“遗传与染色体的关系”。
4、摩尔根通过让一只白眼雌果蝇与一只正常的雄果蝇交配,观察到后代中雄果蝇全部是白眼,而雌果蝇全为红眼。摩尔根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携带白眼基因的等位基因。这一假设能够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因此摩尔根通过测交实验进行了验证。
5、美国科学家摩尔根进行了初次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果蝇眼色的遗传现象,成功证明了基因确实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实验为遗传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确立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基础。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1、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选择实验材料: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因为果蝇具有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子代数量多且易于观察和记录等优点。此外,果蝇的四对染色体和已鉴定的约100个独特基因也为实验提供了便利。
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是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这种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在摩尔根的实验中,他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说,即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3、因为它们是一对等位基因,只能分别存在两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体也是一对哦亲摩尔根做了杂交实验,又用测交理论和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是正确的。如果在X和Y上都有控制红、白眼的基因,测交实验与结果是不符合的,一切要用事实说话、证实。你可以作以假设推理就会明白的,试试吧。
4、测交验证实验是《Sex Limited Inheritance in Drosophila》一文中的第四个验证实验,该实验用F1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的红眼全是雌果蝇、白眼全是雄果蝇。但是这个实验仍可以用Y染色体上含有白眼基因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