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中秋月原文及赏析

1、正如苏轼在第二年(1078)的中秋赏月时,发现弟弟已离开徐州,于是在赏月诗中写道:“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诗人自注道:“中秋有月,凡六年矣。惟去岁(1077)与子由会与此(徐州)。”其它五年呢?不要说兄弟未能团圆共赏中秋明月,就连苏轼自己的政治生涯也一直处在极不安定的环境之中。

文章配图

2、译文: 夜幕降临后,晚云收尽,天地间弥漫着清寒的气息,银河无声地流淌,皎洁的月儿如同玉盘般高悬于天空。

3、《阳关曲·中秋作》原文阳关曲·中秋作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作》注释⑴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

4、宋代: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这首诗描绘的是中秋月景,抒发了作者与其胞弟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心中充满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