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AI向善进行到底,还要再培养1000万AI人才,百度这么做到底图啥?

5月9日,百度发布了2024年ESG报告,说他们从2020年开始,已培养了592万AI人才。而且就在不久前,百度还放了个人才大招: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宣布,未来五年再培养1000万AI人才。看这架势,网友一直戏称的“AI黄埔军校”的称号要坐实了。

正常来说,技术人才都是各大科技公司核心资产,少有像百度这样为社会做人才培养。不过深入了解李彦宏当年的创业经历,就明白为什么了。

2000年那会儿,中国互联网还是一片荒地。李彦宏从美国回来创业,想招现成技术团队,结果发现根本找不到人。最后没办法,只能招应届生自己培养。而这段经历让百度明白一个道理,想要盖起中国互联网大厦,就得自己培养砌墙技术工人。

后来这个习惯就成了百度传统。2013年百度就成立了国内最早AI研究院,李彦宏亲自当院长,全球召集人才,搞人才体系建设,从这个研究院出来的技术大牛,不仅助力百度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还为中国AI种下了火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培养出成千上百万的AI人才,百度做了很多具体行动。ESG报告显示,百度除了联合100多家高校,还联合各地工会推出第二技能学习平台,帮助社会职工进行AI转型,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式,说实话挺有心的,网友们再也不用担心“大神”埋没民间了。

人才培养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之一。此番百度再为社会培养1000万人才,也是作为大公司的担当的体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这次ESG报告上也能看到,百度还做了其他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举措,包括AI助残、乡村振兴、未成年人保护等,从这个趋势看,百度或将在AI向善上加大力度。

如今全世界都在搞AI军备竞赛,很多人都以为比的是算力、论文和模型。实际上,拼到最后还是还是拼人才储备。可以说,百度这次AI人才培养计划,不仅是在为自家培养AI人才库,同时也是拔高了整个行业技术地基。

说到底,在技术爆炸时代,最值钱的不是代码,而是能写出这些代码的人。不过话说回来,百度这种“长远主义”,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商业环境里还是挺另类,但值得肯定!

李彦宏和雷军殊途同归
李彦宏和雷军的殊途同归:不同路径,相同目标
在中国科技行业,李彦宏和雷军无疑是两位耀眼的明星。他们分别是百度和小米的创始人,虽然两人所处的行业和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但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展现出了许多相似之处。这种“殊途同归”的现象,不仅反映了他们个人的奋斗历程,也深刻揭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演变与发展。
1. 不同的起点与行业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CEO)。
2000年1月,李彦宏以“超链分析”专利为技术基础,带着融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120万美元,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2001年,李彦宏在百度董事会上说服股东,将百度转型为面向终端用户的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并实施“闪电计划”对百度实行技术升级,使百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名列第一。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而雷军则是小米的创始人,以手机起家,后来逐渐扩展到智能家居、IoT等多个领域。两者的起点和行业选择看似截然不同,但他们都深刻理解了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重要性。
2. 用户至上的理念
李彦宏和雷军都将用户放在首位。李彦宏的创业之路始于他对搜索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市场的洞察。1999年,他在参加中国国庆50周年活动期间,意识到中国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和中文搜索技术的不足。这促使他回国创业,并在1999年底获得了来自硅谷风险投资商Integrity Partners和Peninsula Capital的120万美金投资,成立了百度公司。百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用户的需求,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而小米则通过“用户反馈”机制,快速迭代产品,确保每一款手机都能满足用户的期待。这种对用户的重视,不仅让他们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
3. 创新与灵活应变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李彦宏在百度的发展过程中,灵活调整战略。而雷军则在小米的产品线上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性价比极高的智能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正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4. 社会责任感与积极影响

百度魔咒
百度是一家非常有意思的企业,比如从O2O到元宇宙,从AI到自动驾驶,百度总能在风口初期抢占先机,却屡屡在终局时沦为配角。那么百度的魔咒是什么呢?
这需要从百度的创业史说起。技术人才的李彦宏拥有搜索技术,回国创业,而这时候搜索市场已经有了雅虎、谷歌,而且它们有成型的商业模式,李彦宏的百度只不过是在搜索领域来分蛋糕的企业,而不是一家造蛋糕的企业,这就直接降低了百度的经营风险,即百度本质上是一家经营成本的企业,而不是一家创造市场的公司,也可以这样理解百度和谷歌之间的竞争其实并不处于事物的同一层面,百度集中于企业的方法、技巧层面,而谷歌呢?则侧重于对未来的探索的思想层面,或者说百度成功的基因不是敢天下先,而是敢于天下后。如果不清楚这关键性的一点的话,我们就不能够理解在很多领域百度起了早床,却赶了晚集。
比如2014年,百度以“全球最高薪酬”挖来斯坦福教授吴恩达,组建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它一度让百度AI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最后无疾而终,为什么这样呢?诚然新的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会对百度组织内部的既有的利益格局和结构形成冲击,从而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坚决反对和抵制,这是特别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事实,关键性问题不是在这里,关键性问题在哪里呢?就是成功路径的依赖。
无论是吴恩达组建深度学习研究院(IDL),还是陆奇的All in AI”战略,这些都是敢为人先的项目,而骨子里的百度却是一家敢为人后的企业,也就是说吴恩达、陆奇的经营思想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经营思想并不处于同一层面上,这才是核心冲突与矛盾,而这个核心冲突与矛盾不解决,百度魔咒就不可能解除,从中就应该清楚作为百度最高决策者的李彦宏才是百度魔咒的关键,他不仅影响着百度的而且还直接决定了百度的作为吃瓜群众,他们能够看到百度既得利益集团对新的创新项目阻碍,这有一定的见地,问题是他们只是站在事物的同一层面看问题,这就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也就无法触及创始人、决策者李彦宏的利益,他也就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反思,没有他主动或者被动的改变,百度魔咒就依然会发挥作用,这就无解了,那么等待百度的就是泯没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大潮中,不过笔者依然希望百度能够从魔咒中走出来,这样目前平庸的百度就一定走向伟大。
方圆20250219一次稿件匆匆草拟于武汉工作室

尽管这一次李彦宏没有被邀请参加中国民营企业家高峰座谈会,但是百度李彦宏为中国人工智能做出了突出贡献,曾经被世界首所看好,为如今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界新人换旧人,王兴兴和梁文峰们的脱颖而出作了表率与引领,必须为他鼓掌👏🏻。

2018年1月19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首位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李彦宏个人成就的巅峰,也象征着中国互联网和科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介绍:

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背景和原因

– 背景:在2018年1月19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亚洲版中,李彦宏被选为封面人物,封面标题为“Baidu’s Robin Li is Helping China Win the 21st Century”(百度李彦宏正在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首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和科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 原因:李彦宏能够成为封面人物,主要是因为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前瞻性布局。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时代》周刊的高度评价,认为李彦宏是“创新者”,他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帮助中国在21世纪取得领先地位。

封面故事的内容和影响

– 封面故事内容:《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详细介绍了李彦宏的创业历程、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以及他对中国科技创新的贡献。文章强调了李彦宏如何利用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预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
– 影响: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不仅提升了个人和百度的国际知名度,也增强了中国互联网和科技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文章配图

1999 年,年薪 10 万美金的李彦宏在自家别墅门摆弄蔬菜,妻子流着泪骂他:“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不希望自己的老公是个加利福尼亚农夫!你该去创业,才不负你的才华。”马东敏狠心拔掉了他所有的菜和花花草草。
1999 年的 10 万美金,年薪接近百万,李彦宏已经过上了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大别墅、有空侍花弄草的空闲。
妻子的话强烈的刺激到了李彦宏,他突然想起来其实之前的自己也是有一腔抱负的,从考上北大到考 GRE 出国,他一心想着为祖国的电子计算机事业做贡献。
在这个看似平常却又充满转折的场景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家庭关系的探讨。
对于李彦宏当时的生活状态,年薪 10 万美金、美满的家庭以及悠闲的别墅生活,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无疑是成功和幸福的象征。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宁静,侍弄花草,展现出了他内心对于平和与简单快乐的追求。这种看似理想的生活却被妻子的指责打破,引发了他对自己人生价值和目标的重新思考。
马东敏的行为和话语虽然看似激烈和决绝,但实际上反映了她对丈夫更高期望和对其潜力的充分信任。她看到了李彦宏身上未被充分发挥的才华和抱负,不满足于他仅仅沉浸在眼前的安逸之中。她的流泪和指责,并非出于对现有生活的不满,而是出于对丈夫更大成就的渴望,希望他能够超越现状,实现更伟大的理想。
从李彦宏的角度来看,妻子的这番举动无疑是对他内心深处沉睡的梦想的一次强烈唤醒。他曾经怀揣着为祖国电子计算机事业做贡献的雄心壮志,却在舒适的生活中逐渐淡忘了这份初心。妻子的刺激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认识到自己还有更多的能力和责任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从家庭关系的层面分析,这一事件展示了夫妻之间相互激励和推动的重要作用。马东敏的果敢和坚决,与李彦宏的反思和觉醒,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互动。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夫妻双方不仅要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更要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方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对方突破自我局限,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思考,李彦宏的创业选择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追求,更有可能为社会带来创新和进步。他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才华,如果能够通过创业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将有可能推动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选择也并非没有风险和挑战。创业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李彦宏的搜索人生:从硅谷到百度,他是如何定义互联网的?”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片广袤的海洋,那么李彦宏就是那个为中国人造了一艘“百度船”的人。作为百度的创始人,他不仅将搜索引擎带入了千家万户,还亲自定义了“中国式互联网”的一部分规则。从硅谷码农到百度之父,他的故事既励志又有点“程序员内味儿”。
一、硅谷打工仔:代码里的创业梦
故事要从李彦宏的美国留学开始讲起。作为山西阳泉走出来的学霸,他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之后又拿下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学位。别人留学是为了镀金,他是真的“镀铁”——一头扎进了技术领域。
90年代的硅谷是一个梦想熔炉,李彦宏加入了硅谷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在那里,他对搜索技术的了解如火纯青,甚至发明了著名的“超链分析技术”(可以理解为让网站排名更精准的秘诀)。
这位天才程序员并没有满足于帮别人写代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中国市场。
二、百度诞生:从“摆渡”到“百度”
1999年,李彦宏回国了。当时的互联网市场可以用一个词形容:群魔乱舞。各类网站、门户兴起,但“搜索”还在婴儿期。李彦宏敏锐地察觉到,中国人迫切需要一款高效的搜索引擎。于是,他与好友徐勇一起创立了百度。
早期百度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就是李彦宏在硅谷时研究的成果。在国内互联网巨头还在靠“黄页”引流的时候,百度已经用技术站稳了脚跟。
李彦宏没有卖情怀,而是直接喊出了口号:“让人们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虽然话听着高大上,实质是搞定用户需求。他的这一步,精准踩中了时代的风口。
三、百度的高光与挑战
2005年,百度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支在纳斯达克敲钟的搜索引擎公司”。股价当天翻了4倍,李彦宏瞬间成了“资本宠儿”。他的故事,一度被创业者奉为“教科书案例”。
但凡事都有双刃剑。2010年后,百度开始面临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搜索业务遭遇瓶颈;加上竞争对手(比如阿里和腾讯)的强势入局,百度的市场地位逐渐受到冲击。
而更致命的,是那些“负面新闻”:从魏则西事件到医疗广告问题,百度的品牌形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四、“All in AI”:李彦宏的新战场
身为技术出身的李彦宏,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思考。2017年,他高调宣布“ALL in AI”,将百度带上人工智能赛道。这一次,他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智能语音助手,百度的AI技术在国内外都获得了不小的认可。

一次,刘强东说:“我老婆是清华校花。”霍启刚说:“我老婆是世界冠军。”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却说:“我老婆什么都不是,但她最好。”
1995年,27岁的李彦宏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宴会上,对一个女孩一见倾心。
内向的李彦宏,捧着一杯红酒走了上去,他不擅长言辞,就不停地跟女孩碰杯。
巧的是,这个女孩也对他有好感,这个女孩就是马东敏。
马东敏是安徽人,比李彦宏小2岁,性格豪爽、脾气急躁。
那次纽约的宴会,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让两个灵魂在异国他乡的灯火阑珊处悄然相遇。李彦宏,这位来自中国、正在美国硅谷追逐科技梦想的年轻才俊,用他的笨拙与真诚,撞开了马东敏的心扉。而马东敏,一个同样优秀却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她聪明、果敢,眼中闪烁着对世界无限好奇与探索的光芒,她的出现,为李彦宏的世界添上了一抹不可多得的色彩。
两人之间,没有华丽的开场白,也没有刻意的安排,只是简单地通过一次次的碰杯,传递着彼此间难以言喻的情愫。李彦宏的羞涩与坚持,马东敏的直率与温柔,在那一刻交织成一首无言的旋律,让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交集。李彦宏会带着马东敏穿梭于纽约的街头巷尾,讲述自己对搜索引擎的狂热与梦想;而马东敏则会耐心地倾听,偶尔提出见解独到的建议,她的智慧与敏锐,让李彦宏深感敬佩。在彼此的交流中,两颗心逐渐靠近,共同的语言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爱情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马东敏的豪爽与急躁,在某些时候会与李彦宏的内向和深思熟虑产生摩擦。但正是这些不同,让他们的关系更加丰富多彩。每当遇到分歧,两人总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沟通,用最真诚的态度去理解对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成长,也更加坚定了彼此相守的决心。
1998年,李彦宏决定回国创业,创立百度公司。这个决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更何况是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和稳定的职业前景。但马东敏没有丝毫犹豫,她看到了李彦宏眼中的光芒,那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坚定信念。她选择站在他的身边,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回国初期,百度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那段日子,对李彦宏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但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看到马东敏在书房里忙碌的身影,或是为他准备夜宵,或是默默支持他继续工作。她的存在,就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李彦宏前行的道路,给予他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