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论功行赏,他直接晋升元帅】
在日前的印巴冲突中,印度被“巴铁”打得连损多架战机。而“巴铁”在这一过程中更是打出了军事自信和国家自信,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并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巴铁”。
仗打完后,自然要论功行赏。根据巴方的说法,空军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优异,为了表彰其贡献,“巴铁”总理批准延长现任空军参谋长西杜的任期。
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巴铁”的军队中,各军种最大的军队官职就是参谋长,没有司令。也就是说,各军种其实是由各自的参谋长所领导。这一点倒是和美国非常相似,其实在美国各军种也是由参谋长所领导。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懂王”决定空军六代机项目交给波音时,当时站在他身边的空军领导就是参谋长。
除了表彰空军外,陆军也受到表彰。陆军参谋长穆尼尔被晋升为元帅,这也是该国历史上第2位陆军元帅。
看到这一点,估计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问:空军在这次的战斗中表现最优,出力最大,为何陆军受到的殊荣最大?
事实上,从“巴铁”建国至今,军方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受任何政治势力的制约与牵制。而陆军在“巴铁”军队内部占据的比重非常大,其实说到底,陆军参谋长才是军队的真正领导。美联社将这一职位形容为“位高权重”。

“正军级”是个什么级别?东莞“正军级”大妈真的是正军级吗?

东莞“正军级”抢车位事件,弄得大家云里雾里,以为这“正军级”就是和军长一样的职务,像军长一样大的官呢。其实,这是不了解正军职与正军级是有所不同的。

军职,是指军人的职务。正军职是指正军或相当于正军单位的主官领导的职务,比如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司令员、政委等。真正的正军职。

正军级,即正军级别,是指没有实际职务而只享受其级别待遇的非职务人员,即军队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按专业技术等级享受与职务等级对应的职级待遇。一般技术级别达到三级或四级的,才能享受正军职的待遇。主要是部队院校和专业技术部门个别的专家教授。

正军职与正军级并是不一样的。正军职有职,有权,是一方的指挥官,是首长,还配有专车乃至秘书之类的职务待遇;正军级别,没职位,没什么权,只是一方面的专业技术专家教授人员。没专车,没秘书,甚至连个勤务兵都没有。
如果说二者有一样的地方,就是收入差不多,都能拿个2万多。

东莞这位抢车位的大妈,说自己是“正军级”,是根本不知道正军级是怎么回事;那些被她的正军级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人,估计也不晓得正军级是怎么一回事,都以为正军级就是军长、司令呢。看来了解一下部队官职等级很有必要。因为,再有人说自己是正军级的你就不用怕了;不但不用怕,你还能一眼就看出来是不是冒牌的。就像东莞这位大妈,就这德行,还说自己是正军级,谁信呀,一看就是个骗子;尤其说自己是武装部的,谁听说武装部里有正军级的,真是天大的笑话。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上梁山前的官职高低与其在体制内的地位差异显著。若按现代官职体系对照,宋江的押司,只相当于县级政府秘书(副科级),别说当梁山的老大了,前30名都轮不到他。
如果按现代级别,我从高到低排列一下梁山原体制内好汉。
一、高级军官(师级及以上)
1. 呼延灼(都统制)
原职为汝宁郡都统制,统领地方军队,战时总指挥,相当于现代副军级或军区副司令员。
2. 关胜(领兵指挥使)
原为蒲东巡检后被提拔为指挥使,统兵1.5万,相当于现代军长或省级边防总队总队长。
3. 秦明(统制)
原职为青州兵马统制,掌管一州驻军,相当于正师级或省军区司令员。
二、中级军官(团级)
4. 董平(都监)
东平府兵马都监,负责一州驻军管理,相当于正团级或地级市军分区副司令员。
5. 黄信(都监)
青州兵马都监,与董平同级,但受统制秦明管辖,相当于副团级。
6. 韩滔、彭玘、单廷珪、魏定国(团练使)
四人都是州团练使,掌管地方武装,部队规模约2000-3000人,相当于正团级。
7. 杨志(制使)
殿帅府制使,负责执行朝廷公务,相当于正营级或副团级军官。
三、基层军官及文职(科级至营级)
8. 鲁智深、孙立、索超(提辖)
三人都是州级提辖,负责治安与军队训练,编制约30人,相当于现代连长或副营级干部。
9. 林冲(禁军教头)
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无行政职权,相当于副团级教官。
10. 花荣(知寨)
清风寨武知寨,负责军事事务,相当于镇长或独立营营长,正科级至正营级。
11. 戴宗(节级)
江州两院押牢节级,相当于副监狱长或连级干部。
12. 武松、朱仝、雷横(都头)
他们都是县里的都头,负责治安与刑侦,相当于县公安局刑警队长或副科级。
四、其他吏员及基层职位
13. 裴宣(孔目)
审判庭孔目,负责案件审理,相当于县级法院审判庭长,副科级。
14. 蔡福、蔡庆(押狱)
监狱管理人员,相当于普通公务员或科员。
15. 施恩之父(管营)
劳改大队长,相当于正科级或副处级。
总结
最高级别:呼延灼(副军级)、关胜(正军级)等武将。
中层与基层:如林冲、杨志等虽有一定军职,但多为技术岗或执行岗,缺乏实权。
宋江、戴宗等属于“吏”,虽在地方有影响力,但无正式品级,难以进入高阶官员行列。
如果按他们上梁山之前的官职,宋江都坐不上第30把交椅。

文章配图

旧军队中的参谋长与我军参谋长有哪些不同?
今天我军的参谋长,既是司令部的首长,1992年条令中又规定为部队首长。而在旧军队的八大处时期,参谋长主要扮演部队长军事助理亦或幕宾的角色,其职责只是辅佐部队长处理一切军务,本身并不负责具体的业务机关。
从北洋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参谋长的职责规定的一如既往的笼统,比如1911年清禁卫军《师司令处人员职掌规则》中,有关参谋长的职责就一句:“参谋官辅佐统制,筹划机务。”到了1933年国民革命军《陆军步兵师司令部组织条例》中,有关参谋长的职责仍然也只有一句:“辅佐师长参划机要,指导部内一切事务。”
旧军队中,是既有参谋长,又有参谋处长的。那么这个参谋处长是相当于我军的什么官职呢?有些网友说相当于副参谋长,这显然是错的。从业务上讲,参谋处长就相当于今天的参谋长,也就是说,今天我军中司令部的绝大部分职责,比如作战、侦察等等业务都在旧军队中的参谋处里。但今天我军的参谋长是有辅佐部队长之责,而且是部队首长,昔日参谋处长则没这个职责,更没这个阶级。参谋处长比参谋长的阶级更低。以1932年陆军师编制为例,师长的阶级是中将,参谋长的阶级少将或上校,参谋处长的阶级就是上校。
解放战争时期美军参谋体制移植到中国后,参谋长规定为部队长的主要助手,部队长的作战命令必须得经参谋长副属才能生效,参谋长的地位无疑从法规的角度得到了提升和保障,但这多数只是一纸空文,直到国军战败逃台为止,这一体制基本没能贯彻落实。
不论是长期执行的八大处时期,还是晚期部分执行的美军参谋体制时期,参谋长一职尽管看起来可以指导师部机关的一切事务,似乎相当于今天司、政、后三大机关总的首长了。但实际由于受旧的体制的习惯性影响,这一职到底权力有多大,就全看部队长的自身修养与工作作风如何了,有的参谋长什么都管,有的参谋长则除了管打仗其他什么也管不了,而这后一种情况则远远多于前一种情况。
在旧军队中,如果一个军的参谋长转任某个旅的旅长了,他肯定要办几桌酒席请客的,因为这意味着他得到重用了。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多数情况下,尽管军的参谋长阶级上略等于旅长,但在地位上是明显低于旅长的。而若某个军的参谋长去当了师长,那么他就是做梦都会笑出声儿来,但这样的美事儿也只能存在于梦中,因为旧军队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例子。那也就是说,军的参谋长不管从阶级上说还是从地位上说,都是远远低于所属师的师长的。

在军队里,官职称呼可不能随便瞎嚷嚷,啥职务就得啥称呼,搞不清楚那可是会被教训的。比方说,人家是副连长,你就得老老实实地叫副连长,可不能乱叫成连长。要是对方是副参谋长,你就别想着叫他参谋长,那可是绝对不行的。可奇怪的是,在地方上就不一样了,虽然明明是副科长,可有人直接叫他科长。不过在军队里,要是你故意去掉副字,那可就是不懂规矩、不懂礼貌,得挨骂的下场。
正文:其实,这种称呼的规矩背后,蕴含着军队严谨的组织纪律和对职责的尊重。每一个职务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限,称呼也是对其地位和责任的一种体现。乱称职务不仅是一种不尊重,更是对组织纪律的一种破坏。就好比在社会上,你去称呼一个副总裁为总裁,那岂不是一种对他职务的不尊重吗?况且,正确的称呼也有利于工作的高效进行,避免了沟通误会和混乱。
再说说在地方上的情况,或许是由于地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职务称呼并不那么在意。但这种习惯在军队里就绝对行不通了,因为军队的组织纪律是铁打的,岂容半点马虎。要想在军中立足,就得学会遵守规矩,尊重职责,不敢有丝毫大意。
二、分析事件带来的影响和反思:这种规矩不仅仅存在于军队,其实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类似的现象。正确的称呼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对职责和地位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都保持这样的规范,无疑会增强社会的秩序感和凝聚力。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学会尊重规矩,尊重职责,这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对组织、对他人的尊重。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正确的称呼做起,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你说是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