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贯是说A股太贵的,和广大网友天天盼望股价上涨不一样,也和某些教授经济学家整天吹应该至少4000点完全不一样。于是经常会被部分激愤的网友批评甚至直接开骂了。明明平均市盈率很低,凭什么说贵。
我不喜欢整天吹指数,我更习惯用数据说话。看看上交所官网上写的清清楚楚,截止2025年7月28日平均市盈率是14.78倍。确实是看上去不贵,但是你看看科创板是多少?54.6倍。少数大盘股拉低了整体,明白没?如果上交所这边看不明白,看看深交所,很清楚。深圳市场整体市盈率是27.41倍,其中创业板41.32倍。
是不是还是觉得不贵对吧?那好,继续看数字。截止7月29日,沪深京共有上市公司5423家,那么整体的估值水平如何?动态市盈率5倍以下的23家,10倍以下的191家,20倍以下的有812家。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理解为投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30倍以下的1442家,这基本上已经可以说到了极限了。如果市盈率继续提高,那基本上就是在赌了。市盈率100倍以下的,3107家,这个数字占所有公司的比例是57.29%。
也就是说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上市公司,竟然占到了整个A股比例的42.71%!这还没完,继续看,整个市场上不亏损的公司数量是4101家,占比75.62%。也就是说,全市场有四分之一的公司都是亏损的。而这些公司的里面不少股价都是极高的,我不知道看着这些数据之后,那些人是怎么能吹出来市场估值很低,以后还应该大涨的?
高市盈率与亏损股现象:A股市场的隐忧与思考
漫步于A股市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悄然出现——高市盈率、亏损股纷纷涌现。众多上市公司有着高达数百倍、上千倍的市盈率,甚至处于盈利为负的状态,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投资逻辑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似乎与传统认知背道而驰。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高市盈率往往意味着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较高。而亏损企业本不应在资本市场受到青睐,毕竟投资的核心目的在于获取收益,盈利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但市场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一些高市盈率、亏损的公司股价却一路飙升。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投机氛围浓重,投资者热衷于追逐短期利益,期望在股价波动中赚取差价,从而忽视了公司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则是对未来预期的过度透支,某些新兴行业的公司即便当下亏损,却被给予了过高的增长预期。
这种现象难以持久。随着监管日益严格、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那些缺乏业绩支撑的高市盈率公司和亏损企业,极有可能面临价值回归。当潮水退去,就会知道谁在裸泳,投资者或许将承受巨大损失。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参与者,都需要保持理性,回归价值投资,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中美股市市值前一百公司,美股表现更优秀,A股表现欠佳。
我在前段时间锁定了当时市值前一百公司。隔了一段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中美大市值股票表现如何?
首先是市盈率变化。当时中美市值前一百公司市盈率差不多,现在按照4月末收盘价计算,A股市值前一百公司市盈率为27.3倍,美股市盈率为35.63倍。说明A股在跌,美股在涨。美股虽然近期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但与年初比,市值前一百公司大部分股票在上涨,而A股市值前一百公司大部分股票在跌。
其次是涨跌幅。美股市值前一百公司比年初平均上涨了2.36%(算术平均,下同),A股行情系统不提供每只股票比年初涨跌的数据,我们就以中证100涨跌幅代替市值前一百公司涨跌幅。中证100年初为3724.97,四月三十日为3617.51,四月末比年初下跌2.885%。美股市值前一百公司,52只股票股价比年初上涨,48只股票下跌。涨幅居前三名为52.8%、43.08%、42.84%(阿里巴巴)。跌幅前三位分别下跌28.5%(特斯拉)、22.85%(诺和诺德)21.7%(英伟达)。A股市值前一百公司跌幅超过20%的股票不是很多,但有些股票过去一直在跌。比如阳光电源在去年十二月下跌7.45%的基础上,今年又下跌了17.92%。万华化学在去年十二月下跌3.96%的基础上,今年又下跌了23.7%。立讯精密从年初的40.76元跌到30.85元,下跌了24.313%。迈瑞医疗连续下跌了三年多,年初股价比最高价下跌了47%,接近腰斩。在接近腰斩的基础上,今年又从年初的255元下跌到219.66元,又下跌了13.86%。很多以供应美国市场为主的公司股票跌幅都很吓人。当然有些股票不在市值前一百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