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原文及赏析
1、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属于南朝乐府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之所以叫“读曲歌”,据说是因为南朝宋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以此为名”(《乐府诗集))。《读曲歌》今存八十九首,多为民间情歌,此为其中之一。
2、夫妇是相爱的,相聚是幸福的,但不得长久,落得个疾病缠身、形容枯槁的悲惨下场。它们所表现的这种情绪,是南朝乐府民歌的基调,是有典型意义的。《读曲歌》韵律节奏短促,不太整饬,与作者感情的激烈动荡与愁苦氛围十分协调。
3、从这事中我们看到了读曲歌使用场合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都有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歌词较为凄婉哀厉。然而现存的《读曲歌》却并非如此。它们则更注重于表达男女情爱,抒发真挚热烈的男女爱情。
4、读曲歌选二 南朝乐府民歌 折杨柳。百鸟园林啼,道欢不离口。【品评】本篇写相思中的错觉。因为她时刻想着“欢”,“欢”占据了她的整个心 思,连林中百鸟的啼呜飞入她的耳中也变成了“欢”的名字,仿佛满林的鸟儿 叽叽喳喳,都在说着他。此诗活泼别致,活画出江南少女特有的妩媚娇憨。
5、具体篇章:“独眠度三阳”出现在《读曲歌九首》的第一篇中,全诗为“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描述了柳树在春风中的摇曳姿态,以及主人公因相思而独自度过漫长时光的情感。
6、药店飞龙的意思是比喻人瘦骨嶙峋。药店飞龙出自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此诗选自《乐府诗集》《读曲歌》第三十五首。诗中抒写相思之情,运用双关手法,着重描绘女主人公由于相思而消瘦露骨,可说是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春歌》是一首什么朝代的民歌?
1、《春歌》是南朝的民歌。《春歌》共五言四句,生动地表达了妙龄女郎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她与情人别离之后,哀叹不已。她迫切希望能与他再度相会,重温热恋的美好时光。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这是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中《春歌》二十首中的一首。《春歌》赏析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
2、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①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3、《春歌》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秦罗敷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此首子夜春歌,呈现了一种愉悦美好的样像,描写一位年轻女子采桑喂食蚕的样子,整首予人的感觉是活泼而不失庄重。原文 子夜四时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4、出处:《子夜吴歌·春歌》【作者】李白 【朝代】唐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白话释义: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
5、五言诗方面,戚夫人所唱的《春歌》、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拜良田》等歌谣均是佳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有钟嵘的《诗品》、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6、阳春:温暖的春天。德泽:恩泽,恩惠,这里指阳光雨露滋润。温暖的春天施舍恩泽,滋润万物,使万物生长茂盛。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