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6个整村运营经典,赶紧收藏。01.计家墩理想村
合作模式:政府+运营公司
开发方式:轻资产租赁、民宿集群
主营业态:主题民宿、餐饮、会晤空间、书店、市集、手作工坊、亲子乐园
发展理念:打造乡村生活示范区“乡村+X”模式,七大功能板块联动,共同创造新田园生活;保留传统文化,传递新美学观;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02.安徽·三瓜公社
合作模式:企业 + 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与淮商集团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开发方式:成立合作社,订单农业。特色农产品、电商产业融合。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
主营业态: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
03.山东·淄博红叶柿岩
合作模式:企业 + 政府+村集体+运营公司
开发方式:景区依托型。旅游带动周边和尚房村、石坞村、岭西村、姚家裕村四个村庄发展
主营业态:网红漂流、万亩红叶、玻璃栈道、琉璃公园、山地卡丁车、老神颜商业街、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绿乐园自然教室
04.河北·承德草莓公社
合作模式:政府+主导产业+农户
开发方式: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从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入手,以农户庭院经济破题,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
主营业态:四季草莓种植基地、草莓创意工坊、草莓庄园、草莓音乐广场、玫瑰园、演艺广场等现代旅游业态汇集。
05.河北·滦平小城子村
合作模式:政府+村集体+农户
开发方式: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依托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居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主营业态:入口广场、村民活动广场、民俗活态博物馆、乡野公园。
06.河北·迁西花乡果巷
合作模式: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
开发方式:田园综合体,三产融合型。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促使村庄经营拥有三产融合的可持续性。
主营业态:“十园”,即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
新农人计划2023 优质农产品 #图文伙伴计划
赚钱最快的方式其实就是,一位95后美女毕业后创业开面馆,第一年就赚了上百万,背后的商业模式值得所有创业者和实体老板学习。
再来看个小区门口的水果摊,草莓卖38块照样排长队,摊主老周戴着老花镜扫码收钱,这退休老头一年净赚87万,比儿子管的厂子还多两倍利润!
你猜他咋玩的?
物业办公室天天催缴费,贴了八轮通知,收缴率卡在61%死活上不去。
老周直接找物业经理谈合作:“我帮收物业费,每户提成100块行不?”经理盯着电脑里没动静的数据,立马盖章签协议。
第二天小区公告栏贴出爆炸消息:“买2000水果送2000物业费!”业主们全疯了——菜场苹果卖6块8,老周标价6块,买够2000还能免物业费,关键水果不用一次扛回家,每天来拿10块钱的,新鲜还不浪费。
你猜老周赚哪儿?
第一,水果店毛利从35%提到42%,储值卡锁死全年消费,烂水果损耗从8%降到3%;第二,物业每收一户给他15%佣金;第三,业主天天来领水果,顺手又买酸奶、坚果,复购率直接拉爆!
年底一算账,小区水果消费额涨了340%,物业费收齐了,老周净赚87万。
生鲜电商烧钱补贴的时候,人家用物业费当杠杆撬预售;连锁店拼供应链的时候,他直接把收费窗口变成自家流量入口。
这年头啊,会算账的干不过会做局的!
3月4日,河南商丘某草莓园因一则“30元一篮,装满算数”的采摘规则走红网络。一对夫妻凭借巧手将草莓码放整齐,硬是在标准篮中塞入9斤多草莓,引得老板直呼“伤不起”。事件发酵后,网友热议不断,更有人戏称“这是把自助采摘玩成了建筑项目”!
事件回顾:规则之下,创意“破防”
据当事人武女士描述,草莓园规定“30元一篮,不超筐沿都算数”,夫妻俩便利用草莓形状和摆放技巧,将篮子塞得严丝合缝,最终称重达9斤,单价仅3.3元/斤,远低于市场价。老板无奈苦笑:“要都这么摘,直接亏到关门!”无独有偶,2月底同一地区还有顾客用“草莓塔”堆砌法挑战规则,9斤草莓塔让老板当场傻眼。
网友争议:是“薅羊毛”还是合理利用规则?
支持者认为,消费者在规则内最大化利益无可厚非,“明码标价愿者上钩”;反对者则担忧此类行为会破坏行业生态,“若人人效仿,果农如何生存?” 更有网友对比其他草莓园收费模式:如江苏某果园按58元/斤采摘收费,游客摘满三篮需支付700元,引发“天价草莓”争议;河南平顶山一果园甚至因强买强卖、碰瓷顾客被曝光。相较之下,商丘果园的“一口价”模式虽显冒险,却因趣味性吸引了客流。
行业反思:定价策略需平衡双方利益
草莓采摘定价历来是争议焦点。传统模式多为按斤收费(如38-58元/斤)或按人头收费(如30元/人),但商家若规则设计不严谨,易引发纠纷。此次事件暴露出“一口价”模式的漏洞,但也为行业提供新思路:比如限制篮子尺寸、规定摆放层数,或推出“体验价+超重补差价”等组合策略,既能保留趣味,又可控制成本。
规则与创意的“良性互动”
消费者在合理范围内发挥创意无可厚非,但若过度利用规则漏洞,可能导致商家被迫提高门槛,最终损害双方利益。正如网友所言:“薅羊毛适可而止,留点空间才能长久。”对于果园经营者,科学定价、明确规则才是可持续之道。采摘的乐趣不仅在于“占便宜”,更在于田园体验与亲子互动的本质价值。
你支持哪种草莓园收费模式?欢迎投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