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个散装省份 !河北被北京市 和天津市两个大直辖市分割的支离破碎 !建议将北京市 天津市东面及北面的承德市,唐山市, 秦皇岛市及北三县 ,组建成冀东省 ,划归大北京市统一领导 !借鉴明清两朝北直隶总督管理模式!为节省能源,夏季北京各部委直接搬到北戴河办公 ,可减少北京能源消耗量200万t标准煤 !
以下是冀东地区的唐山市、秦皇岛市、承德市以及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的基本情况相关数据:
一,总人口大约1500万人左右。
唐山市: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771.95万人[^0^]。秦皇岛市: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311.14万人[^1^]。承德市: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330.22万人[^2^]。北三县:暂未查到2023年或2024年的具体常住人口数据,2022年三河市常住人口为78.6万人,大厂回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6.6万人,香河县常住人口为33.6万人[^3^]。
二,土地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左右。唐山市:总面积为13472平方千米[^4^]。秦皇岛市:总面积为7813平方千米[^5^]。承德市:总面积为39489.53平方千米[^6^]。北三县:总面积为1211平方千米(三河市619平方千米,大厂回族自治县176平方千米,香河县416平方千米)[^7^]。
三,GDP大约14000亿元左右。唐山市:2023年GDP为8900.70亿元[^8^]。秦皇岛市:2023年GDP为1909.50亿元[^9^]。承德市:2023年GDP为1780.20亿元[^10^]。北三县:暂未查到2023年或2024年的具体GDP数据。以上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公报和公开资料,部分数据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

北三县通常指的是河北省的三县,分别为廊坊市的三河市、固安县和香河县。这三个地方各有其特点,适合居住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偏好来定。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

交通便利性:

三河市:靠近北京市区,有多条轨道交通和公路连接,适合通勤上班。
固安县和香河县:交通便利程度略逊于三河市,但依旧有不错的通勤选择。
生活设施:

三河市:商业发展相对成熟,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购物、餐饮等选择较多。
固安县和香河县:生活设施逐渐完善,但可能不如三河市集中。
居住环境:

三河市:因为靠近北京,房价相对较高,但居住环境较为繁华。
固安县和香河县:房价相对较低,适合追求性价比和较安静生活环境的人。
教育资源:

三河市和香河县:在教育资源上相对较丰富,适合家庭考虑孩子教育的需求。
固安县:教育资源逐渐提升,但整体上相对较少。
生活节奏:

三河市的生活节奏较快,适合喜欢都市生活的人。
香河县相对宁静,适合喜欢慢生活的人。
综合考虑,如果你更关注交通、生活便利性和教育资源,三河市可能更适合;如果你更偏向于安静的居住环境和较低的生活成本,香河县可能更合适。希望对你选择居住地点有所帮助!

这种说法并不真实,在可预见的未来也难以实现。

从行政区划调整的严肃性来看
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极为严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包括地方政府的提议、广泛的调研论证、上级政府乃至国务院的审批等一系列环节。目前并没有官方文件或权威信息来源释放出要将廊坊如此划分的信号。

从区域发展战略角度分析
– 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廊坊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虽然与北京地缘相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加强了与北京在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如交通一体化的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但这并不等同于会将其纳入北京行政区划。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内涵式发展和功能优化,而非单纯的区域扩张。
– 廊坊主城区与天津:廊坊主城区有自身独立的发展定位和产业体系,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有自身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主要是提升自身港口优势、制造业升级等,并没有迹象表明会将廊坊主城区纳入天津都市区。
– 廊坊剩余部分与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有着明确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聚焦于创新驱动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廊坊剩余部分与雄安新区在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上存在差异,也没有相关规划显示会将廊坊剩余部分划给雄安新区 。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的是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优势互补,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加强要素流动来实现共同发展,而不是通过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来推进。“北京都市区廊坊一分为三”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

文章配图

京津冀协同下的北三县归化与“京畿商务新区”构想
引言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长期承载着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导致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尽管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措施,如通州区的建设与发展,市中心的人口数据有所减少,但“大城市病”的缓解并不明显。在此背景下,将河北省的北三县(大厂县、香河县、三河县)划归北京,并建立一个全新的“商务区”,成为缓解北京压力、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的重要举措。本文拟提出“京畿商务新区”的构想,并对其进行全面论述。
一、北三县划归北京的背景与动机
国家战略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北京作为国家首都,面临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迫切需要疏解非首都功能。
地理位置优势:北三县因其地理位置紧邻北京通州区,自然成为疏解压力、实现功能外溢的理想之地。其便捷的交通条件、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吸引北京市的国企、央企总部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潜力:北三县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虽与北京存在差距,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通过划归北京,可以加速其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二、“京畿商务新区”的构想
区域定位:“京畿商务新区”将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成为北京市国企、央企总部的聚集地,以及高端商务、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
功能布局:新区将规划为多个功能区,包括商务办公区、科技创新区、文化创意区、生活配套区等。各功能区之间将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相连,形成高效、便捷的城市生活圈。
交通规划:加强新区与北京市中心及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确保新区与北京市中心的快速通达。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加强新区内的绿化、美化工作,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提升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京畿商务新区”对北京市大城市病的缓解作用
人口疏解:通过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吸引北京市的国企、央企总部及高端人才入驻,从而有效缓解北京市中心的人口压力。
交通改善:新区的交通规划将有效缓解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一、北部地区(北三县)
以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发展为核心,重点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三河市:定位为廊坊市域副中心,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商务服务、健康养老产业,打造大运河文化魅力宜居城市。
大厂回族自治县:聚焦智能制造、食品加工、商务服务,建设和谐生态宜居城市。
香河县:以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科技创新为方向,打造大运河畔生态宜居城市。

二、中部地区(临空经济区及周边)
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国际空港门户:
廊坊临空经济区:作为全市发展引擎,重点发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推动中部县区跨越发展。
永清县:定位为科技创新与孵化基地、高端制造和航空产业服务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固安县:以航空工业、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打造临空经济拓展区。

三、南部地区(雄安新区联动区)
主动融入雄安新区产业链,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霸州市:作为廊坊市域副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京南水乡文化旅游名城。
文安县:聚焦现代制造业、休闲康养,建设淀洼特色生态宜居城市,推动人造板、五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
大城县:以红木文化、绿色节能产业为核心,打造中国红木文化之都和雄安发展支撑区。

四、中心城区及周边
广阳区、安次区:优化城市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总结
廊坊通过“北通州、中临空、南雄安”的差异化定位,形成全域协同发展格局。北部依托副中心承接资源,中部借力临空经济腾飞,南部联动雄安打造产业配套,共同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

深度剖析: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廊坊飞地——北三县
一、飞地的形成与历史来由
1. 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河北省。清朝时期,北京和天津均属直隶省管辖,北三县一带属于顺天府。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天津因发展需要多次扩大辖区范围,从河北划入大量土地,但北三县因未具备战略资源(如水资源)或经济价值未被划入京津,最终成为河北省的“遗留区域”。
2. 关键时间节点
1950-1960年代:天津多次调整辖区,从河北划入武清、宁河等县,但北三县被划归唐山专区及后续设立的廊坊地区。
1974年:天津地区更名为廊坊地区,北三县正式归属河北廊坊,形成飞地。
1980年代后:北京、天津城际扩张趋于稳定,北三县因未被划入而成为夹在两市之间的飞地。
二、飞地的面积与人口
1. 面积分布
总面积:约1268平方千米,其中三河市634平方千米、香河县458平方千米、大厂回族自治县176平方千米。
地理特征:98%为平原,仅三河市有少量低山丘陵。
2. 人口数据(2023年)
常住人口:157万,其中三河市97万、香河县45万、大厂县17万。
户籍人口:140万,人口密度高(约1242人/平方千米),燕郊镇等地因靠近北京形成跨省通勤现象。
三、未被划归北京或天津的原因
1. 历史与资源因素
资源匮乏:北三县地理位置干旱,缺乏水资源,而京津划入河北县域时更倾向选择资源丰富地区(如密云水库周边)。
行政区划惯性:1980年代后京津辖区调整趋于稳定,北三县未被优先纳入扩张范围。
2. 经济与治理考量
发展定位:北三县长期作为河北省对接京津的“门户”,承担产业转移与人口疏解功能(如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
管理成本:若划归京津,需解决户籍、公共服务对接等问题,治理复杂度高;而河北通过飞地形式可保持区域经济协作灵活性。
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缓冲与联动作用:北三县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承担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等职能。直接划入可能削弱区域合作机制。
未来可能性:当前政策更强调打破行政壁垒,而非调整区划。若未来北京需填补“东部凹陷”,北三县可能成为潜在调整对象。
总结
北三县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际飞地,是历史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资源博弈的结果。其未被划归京津的核心原因涉及资源条件、治理成本及区域协同战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