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合作 协同育人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邢台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与市人社局启动毕业生促就业联动机制
为促进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帮助毕业生提供更多更适合的就业岗位,近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召开2025届毕业生促就业联动机制座谈会,邢台市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李利虎主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尹世忠、党委副书记刘慧、学管办主任乔国斌以及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人员参加座谈。
李利虎介绍邢台市“人才 • 就业创业”公共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和人才交流中心协调联动各方资源,多点发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他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部门在职业指导、推介就业、招引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高校携手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服务联动,建立与企业、高校信息对接和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当好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就业红娘,完成邢台市生源精准对接,留住本市生源,吸引市外生源,做好省内外招聘信息推介,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并利用智慧服务平台智能匹配,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优服务,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尹世忠、刘慧分别介绍学院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自动化、材料物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与邢台市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之间深度契合,可以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希望能和市人社局一起建立重点企业矩阵,做好做精企业招聘会,提高学生签约率,助力当地发展,为建设太行泉城美丽邢台贡献高校力量。
双方还就智慧就业平台的使用和共同办好专业类招聘会,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进行广泛讨论和深入交流,并将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助力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下一步,物电学院将携手政府、行业部门和对口企业协同促就业,有效拓展岗位资源,精准匹配就业需求,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图文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编辑:李牧远
审核:张盈利 耿民霞 徐君彦
来源:邢台学院融媒体中心
破局青年就业:17条新政如何织就“职引未来”立体网
——从政策红利到生态重构的就业创业革命
【政策坐标轴:双轨驱动下的就业安全网】
2025年三部门联合发布的17条新政,以“政策工具包+服务生态链”构建青年就业双保险机制,形成“前端扩岗输血、中端技能造血、后端托底保障”的全周期闭环。
1. 企业端“真金白银”激励
• 社会组织扩岗补助:向社会组织开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500元/人),政策窗口期延长至2025年底,预计撬动20万岗位增量。
• 国企扩编计划: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延续至2026年底,贵州等省份明确国企年度招录规模不低于1万人,形成稳岗“压舱石”。
2. 服务端“政策计算器”革命
创新推出“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智能匹配系统,实现72小时补贴到账,破解传统政策落地滞后难题。贵州试点数据显示,该系统使中小企业政策兑现效率提升300%。
【岗位开源:从专精特新到基层毛细血管】
新政打破传统就业赛道限制,构建“金字塔型”岗位供给体系:
顶层:专精特新企业攻坚
• 组建“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组,重点对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贵州计划2025年新增大数据标注岗位3000个。
• 科研院所开放科研助理岗位,全国募集百万见习岗,中科院某研究所已设置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见习岗。
基底:城乡岗位网格化归集
• 建立省级城乡岗位动态发布平台,贵州创新开发4万个政府项目岗、1万个农业特色岗,构建“15分钟基层就业圈”。
• 三四线城市专项招聘计划启动,河北邢台试点“职引未来”巡回招聘,首场活动提供纺织、物流等岗位1.2万个。
【能力重塑:微专业革命与实训营进化论】
1.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双千计划”打破学科壁垒:全国高校开设1000个“微专业”,如复旦大学“AI产品经理”、贵州大学“酱酒工艺数字化”等跨界课程,实现“专业-产业”精准耦合。
• 百万技能提升行动:新能源汽车、磷化工等产业定制培训包上线,贵州计划全年培训青年3万人次,补贴标准最高达5000元/人。
2. 求职能力实战化升级
• 青年求职实训营2.0:引入“AI面试官”“元宇宙职场”等数字工具,上海某实训营数据显示,参训者平均面试通过率提升47%。
• “扬帆计划”政企联动:贵州组织3.5万人次参与政务实习与企业轮岗,构建“认知-实践-就业”转化链。
【创业生态:孵化器革命与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