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专家云集,为潭柘寺、戒台寺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一座潭柘寺,半部北京史;一座戒台寺,千年禅意魂。6月18日,一场以“千年古刹 双寺风华”为主题的文化雅集在潭柘寺举行,十余位学界专家围绕双寺的保护、管理与利用,进行主旨发言与对话交流,同绘文旅融合新篇。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古建筑方向学术带头人李卫伟提出,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做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在保护方面,可利用纳米传感器实时监测文物的应力变化、温湿度波动以及有害气体侵蚀情况;利用AI预测文物病害的发展趋势,提前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在活化利用方面,可采用XR设备打造全域元宇宙空间,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体验;开发互动能力强、掌握多种语言的虚拟数字人导游,满足全球游客的需求;开发数字文创产品,比如精美的古建筑三维模型、壁画数字复制品,与影视、游戏、音乐等产业深度跨界合作,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IP。
谈及刺激文化消费,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认为,要想文创产品受欢迎,就得进入百姓生活,与生活联系起来才会常销不衰。他透露,潭柘寺正在和古代建筑博物馆合作开发文创周边,而且计划开发与“吃”有关的文创产品。他还建议潭柘寺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相关历史传说故事,让游客“白天看建筑赏山景,夜晚品佳肴观大片”。
近年来,门头沟区全力推进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的建设。对潭柘寺、戒台寺这样的千年古刹,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为工作方针,将文物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作为推动区域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袁云儿
门头沟四处景区临时关闭
潭柘寺景区
尊敬的游客朋友:
受极端天气影响,为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潭柘寺景区于2025年7月27日14:00起临时关闭。开园时间另行通知。
如您已提前购票,请联系购票平台进行退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潭柘寺的关注和支持!
特此公告!
潭柘寺景区
2025年7月27日
戒台寺景区
尊敬的游客朋友:
受极端天气影响,为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戒台寺景区于2025年7月27日14:00起采取临时关闭措施,开园时间另行通知。
如您已提前购票,请联系购票平台进行退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戒台寺景区的关注和支持!
戒台寺景区
2025年7月27日
妙峰山景区
尊敬的游客朋友:
受极端天气影响,为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妙峰山景区决定于2025年7月27日14时停止售票采取临时闭园措施,开园时间另行通知。
闭园期间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妙峰山景区
2025年7月27日
灵水景区
尊敬的广大游客朋友:
受极端天气影响,为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灵水景区采取2025年7月27日下午14点起临时关闭措施,具体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
景区关闭期间,暂停接待游客工作。如您已提前购票,请联系购票平台进行退票。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理解与支持,因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敬请谅解!祝您生活愉快!
灵水景区
2025年7月27日
来源:门头沟文旅
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五一期间,去了一趟潭柘寺。
怕人多,想着近郊是不是人少些?晚上看,驾车40多分钟可到,早上再看,得1小时40多分,最后800米要堵40分钟,那就晚点儿出发吧。
路上刷手机看到有人说,把车停在景区附近走过去,等到了最后的拥堵路段,想想还是算了,走过去和开车慢慢蹭过去时间差不多,又不用走路,停车场也好些。
我们到了的时候,原来已满的一号停车场已经有了空车位,头一拨人已经返程了。
进了寺庙得上香,细香一盒15支55元,说是正好五个殿可以烧香。
中间是殿,然后往哪边儿走呢? “入寺须知”上说,“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迆边行走”。于是遵循,果然顺利到达最高处 “老虎洞”,然后下来到戒坛殿,五处大殿均拜到,基本没走重复路。
普贤殿外一处打铜铃的,十元十个币,可要投掷击中铜铃,估摸着能有百分之二三的就不错了。于是这边掷币,那边工作人员拿着铲子小桶回收。不过大家都很开心就是了。
一上到龙王殿,就听见有人吆喝着“摸鱼”的排队。原来那里挂着一条石鱼,说是自身哪儿有病摸鱼身上哪个部位,病就能好,这是“潭柘四宝”之一。排队摸鱼的人还真多,队伍一直拐到后面的山下了。
西观音洞前,拜佛的人也排起了长队,年轻人居多。有人磕头之前,双手合十默拜很久。我想着,这是有多少心里话要说啊!
潭柘寺是千年古寺,寺里的古松是一景,一首“故乡是北京”的曲子里就有“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这样的唱词。还有一棵帝王树,千年银杏,依然枝繁叶茂。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京西戒坛寺、潭柘寺历史悠久,闻名于京城,自古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以及普通老百姓祈福游玩的地方。在沿途山路及附近沟谷山壑中,经常会留下一些刻石,走在山野中,去发现并试着解读这些石刻背后的历史脉络,就成了好多人的乐趣。
九点多我们就来到了戒坛寺附近,先去找了月岩寺遗址,看了惟妙惟肖的鳄鱼石。再去看了戒坛寺塔林、观音洞摩崖造像,但却一直无法确定史地圈子新发现的摩崖石刻位置。但也得知了应该以雷音庵为参照点。
于是从戒台寺东侧的徒步道下到山谷,两侧青石壁立,树木枯长。脚下都是厚厚的落叶,时不时陷入其中。终于看到谷底一处崖壁突兀,下面内凹,外侧还有半堵人为叠砌的石墙,显得有些逼仄。
石窝前岩壁上有一处长方形粗糙开光,下面还残留些灰浆抹平的痕迹,也许这上面曾经有壁画或者文字。石窝内只散落着石块和几个木桩,想来此处应该是常年见不到阳光的,再有谷底阴湿,真要在此常年修行,那还不寒气入骨,实在太清苦了吧。
石窝北侧的崖壁一处平滑的青石上,赫然刻着的就是“雷音庵”三字。这三字为楷书,字体端正,笔力苍劲,绝不是一般人能雕刻出来的。“雷音”应是佛教用语,表示佛说法的声音宛如雷震。这庵字一般指比较小的庙,在这修行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女尼。
从雷音庵接着向下走,快到小污水处理站的位置时,在东侧山坡石壁上终于找到了那处新摩崖。起首先是一个线刻释迦牟尼像,头后有圆光,头上有肉髻,结跏趺坐。简单三条线刻划出袈裟的纹理。
后面是文字,刻了五列。“济南于晓萌 饶阳张志远,敬造释迦像一区,愿国土清净,眷属平安”。这字就很随意了,想来可能是两个朋友来到戒坛寺游览,顺便就在崖壁上刻下国泰家安的祈福。
这文字里的饶阳,开始看的时候很像前面的“晓”字,还以为是那个晓萌的兄弟。幸亏赵兄眼力好,看出那是个繁体的饶字。只是看不出这一位河北的,一位山东的,他俩是什么关系。
这石刻没有时间落款,但那位济南人叫于晓萌,这名字很现代了,而字又是繁体,看来应该是民国或解放初,民国的可能性更大些。在这祈福句子中居然还有“愿国土清净”,看来这两位还很有家国情怀的,也是经过国家战乱后的由衷祈愿。
在搜索这处摩崖石刻的时候,朋友居然在山坡上捡到一枚政和通宝,应该是折二型。这可是北宋徽宗政和年间的,那也有了九百多年的历史。那段时间北京地区应该还处于辽金宋征战当中,也不知这宋钱是因为贸易往来,还是因为靖康耻,徽钦二宗被挟持北上时劫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