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本章剖析的是偏离大道、趋附偏邪小路的社会恶果 ,以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资财有余”,勾勒出 “无道乱世” 的典型图景。
一、歧路亡羊:迷失的隐喻(出自《列子・说符》)
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只羊,率家属亲友追寻无果,又求杨朱派仆从帮忙。杨朱疑惑:“一只羊,何需多人?” 邻居答: “岔路太多。”
寻羊者归来,杨朱问 “找到没”,邻居叹:“岔路里又有岔路,不知羊走哪条,只好放弃。”
杨朱听闻,神色凝重,良久不语、终日无笑。后来杨朱出行,见四通八达的大路旁岔路密布,竟一时迷失方向,想起邻居丢羊之事,不禁痛哭。
杨朱哭的不是自己 “路该咋走”,而是 “误入歧路的人,如何返乡?丢了初心的人,如何回头?” —— 羊因岔路迷失,人亦如此。
二、仁义之辩:同途异志的启示
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鲁之间师从同一人学 “仁义之道”,返乡后父亲问 “仁义如何”,三人答案截然相反:
大哥:“仁义让我爱惜身体,轻视名声。”
二哥:“仁义让我不惜性命,成就名声。”
三弟:“仁义让我身与名都得成就。”
同一学问,理解天差地别 —— 这恰是 “大道易歧” 的缩影:
急功近利者,选 “抄近路” 的岔路;
玩弄权术者,选 “用机心” 的岔路;
争名夺利者,选 “做盗贼” 的岔路;
人人都自认走在 “正道”,实则集体偏离大道。
三、歧路的连锁恶果
当越来越多人涌入岔路,大道便被逐渐废弃 :
以 “仁义” 取代 “真德”,至亲间也难和谐;
以 “巧智” 取代 “朴实”,社会伪诈横行、盗贼四起;
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会 从上至下蔓延 ,若想再回归 “有道治世”,难上加难。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
罗翔曾说过“人生这道选择题,无论怎么选都会有遗憾,人总以为没走的那条路上会开满鲜花。”人生困扰你的往往是众多的选择项,而不是题目本身。
“歧路亡羊”是一个源自寓言的成语,既保留了字面含义,也蕴含深刻的哲理,看看我们从这个成语中能学到什么?
这个成语源自道家典籍《列子·说符》,杨子(杨朱,战国思想家)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便召集许多人去追寻。杨子问:“不过丢了一只羊,为何派这么多人去找?”邻居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不久,找羊的人回来了,杨子问:“羊找到了吗?”众人回答:“没找到。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歧路之中又有歧焉),我们不知道羊往哪条路走了,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后,脸色变得沉重,很久不说话,整天都闷闷不乐。学生们觉得奇怪,问他原因。杨子说:“大路因岔路太多,羊就容易走失;人生的选择太多,人也容易迷失方向荒废生命,找不到真正的归宿。”(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歧路亡羊”字面意思:在岔路交错的地方丢失了羊,因道路太多而无法追寻。形容事物复杂多变,若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正确的方向,就容易在选择中迷失,最终导致失败或一无所获。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人生道路上若不明确目标,就像歧路亡羊,终会在纷繁的选择中迷失方向。”这个故事不仅讲“找羊”,更在说“人生选择”——当面临众多岔路时,需坚守核心方向,否则容易在盲目追寻中失去目标。“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提醒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判断,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故事以丢羊为喻体,本质是道家对人生与学问的哲学反思:羊象征目标或真理,岔路代表复杂的选择或干扰。道家思想强调“归同反一”,反对精力分散(“多方丧生”)。也就是专注于一个目标,专注于一件事上,做到极致。
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与“警示”呢?
此成语的“歧”非“歧视”,而是指“误入歧途”的风险。
1. 专注力与目标管理
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易陷入“多任务陷阱”:
– 例如学习或工作中,同时追逐多个目标可能导致精力分散,一事无成(“学者以多方丧生”);
– 对策:明确核心目标,减少非必要选项,“断舍离”理念也是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2. 决策复杂性与简化思维
现代社会选择泛滥(如职业路径、消费选项,企业投资),易引发求大求全,最终决策瘫痪引发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