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后,怎么还有晋国?
1、综上所述,三家分晋后,晋国虽然作为一个主要大国的政治实体已经不复存在,但名义上的晋国还延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公元前376年才被彻底消灭。
2、总结:三家分晋后,晋国虽然实际上已经被三家瓜分,但名义上仍然存在了将近三十年。这主要是由于三家的策略考虑、晋国君主的衰微以及其他诸侯国的态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直到公元前376年,晋国才正式灭亡。
3、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并没有马上灭亡,而是继续存在了五十多年。具体情况如下:三家分晋事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这标志着三家分晋在形式上完成。
4、首先,根据《春秋》、《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导致晋国君主的实力被不断削弱。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5、因此,从三晋的角度来看,三家分晋后暂时保留了晋国公室,万一有周边诸侯国趁机出兵的话,显然可以将晋国公室作为挡箭牌,意思我们并没有彻底消灭晋国公室。
三家分晋时,其他诸侯国都是什么反应,为何无人反对呢?
1、换而言之,郑国、卫国、鲁国、宋国等中小诸侯国,即便发出反对的声音,也没有什么用。对于三晋中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是郑国、卫国、鲁国、宋国等中小诸侯国可以相提并论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郑国、卫国、鲁国、宋国等中小诸侯国保持了沉默。
2、反对三家分晋的国家:秦国:秦国认为三家分晋对其不利,因为分裂后的韩、赵、魏三国将对秦国构成更大的威胁。秦国虽然无力阻止,但对此持反对态度。综上所述,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各国基于自身的利益和战略考虑,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行动。
3、晋国分裂时,其实诸侯国都是背后拍手称赞之人,救晋国王室,自然无从谈起,而导致诸侯国这种态度的,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晋国分裂有利于自己的强大,毕竟丛林法则下的春秋战国,强者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