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9 岁的战士张思德在烧炭时牺牲,警卫队长想就地掩埋遗体,不料毛主席震怒:“马上挖出来,保护不好他的遗体,就撤你的职!”
一九一五年,四川仪陇一户平凡家庭里,小张思德呱呱坠地。那时候啊,世道艰难,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小张思德打小就尝遍了饿肚子、缺衣少食的滋味。老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张思德打小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也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他心里明白,要想日子好过点,就得想法子改变现状。
到了一九三三年,仪陇来了支特别的队伍——红军。他们纪律好,心里还装着老百姓的难处。张思德听了红军的事迹,心里那个激动啊,十八岁那年,他就下定决心,要加入红军,为家乡、为国家出一份力。经过一番努力,他还真就成了红军的一员。
进了红军,张思德那叫一个勇猛又聪明。那时候条件差,吃的用的都紧巴巴的,他就带着战友们在山里找吃的,自己还尝那些没见过的野菜,生怕大家吃错了东西。有回啊,他差点因为吃了有毒的植物丢了命,可这事儿没让他害怕,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为老百姓服务的念头。“我得先试试,不然万一有毒,别的战友吃了怎么办?”张思德的话,让大伙儿心里都暖洋洋的。岁月流转,张思德的事迹像故事一样越传越广。记得那年冬天,冷得能冻掉下巴,他和几个战友在湖边溜达,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一瞅,不得了,是毛主席的车滑进湖里了!张思德二话不说,“噗通”跳进那冻人的水里,和战友们一块儿把车给拽了上来。这一救,不仅跟毛主席的心贴得更近了,也让张思德成了红军里的大英雄。
到了1942年,张思德又干了件大事。杨家岭那儿建礼堂呢,一根大横梁说掉就掉,眼看就要砸着人了。张思德一个箭步冲上去,拿自个儿身子当了回“人肉盾牌”,救了战友一命。毛主席亲眼见了,感动得不行,立马让人去救他,还夸他是好样的。
可惜啊,英雄的路总是坎坷。1944年,张思德烧炭的时候出了意外,就这么走了。毛主席一听,心里跟刀割似的,非得问问张思德最后咋样了,还不同意就地埋了。他说,张思德是为老百姓死的,得好好安葬,得让人记住他。就这样,又办了个隆重的追悼会,毛主席还亲手写了副挽联:“向人民英雄张思德致敬”,来纪念这位大英雄。张思德的生命虽短,但他的精神如同璀璨星光,照亮了后人的路。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他不怕牺牲,只想着帮助别人,这种精神让很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断努力。我们生活在和平和幸福中,但别忘了那些为国家牺牲的先辈们。

1944年的9月5日,张思德死了,阴雨连绵的陕西,他死在自己新挖的窑洞里面。毛主席听到警卫队长的报告后,大发雷霆,他只说了3句话:遗体挖出来,保护好。山里有狼,若是招了狼,撤你的职!张思德同志的遗体,要运回延安。要开追悼会,我要参加,要讲话。
“你敢,赶快把人给抬回来!”
当毛主席听到古远兴对张思德遗体的处理是“就地掩埋”时,气愤地说道。并当即给了古远兴3条指示:第一,把人抬回来,换上新衣服。第二,买口好棺木。三,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战士开的追悼会诞生了。
张思德的名字也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下期故事更精彩[比心])
1915年4月,四川仪陇六合乡的一户普通农户张行品家迎来了一个男孩儿,这就是张思德。
他的出生并未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任何喜悦。
那个时期的中国正值北洋政府主政,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混战。
张思德出生的四川省尤为严重,各种大小军阀百余个,争夺地盘引发了一系列的混战。
在这些军阀的统治下,当地民众苦不堪言,他们被横征暴敛,税收负担沉重,导致四川民众艰难求生。
张思德一家就是这千万个底层民众的缩影。他的母亲在他不足7个月大时因为生产和过度劳累而身体每况日下,最终不幸离世。
为了让他能够生存下去,不得不将他送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勤奋好学的品质。
六岁起,张思德就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分担家庭的重担。
他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去放牛、割草、砍柴,晚上还要在微弱的灯光下学习识字。
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从未抱怨过,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红军来到了张思德的家乡,当时年仅18岁的他,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感召,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少先队,并被选为少先队队长。
在担任队长的期间,他积极组织队员们参加各种活动,如宣传革命道理、开展文化教育、帮助困难群众等,为红军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张思德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在红军的熏陶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为保卫祖国、解放人民而努力奋斗。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思德英勇作战,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人民服务。
1942年,张思德加入了中央警卫团,一直担任班长。

讲两个小故事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队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烧炭时,因炭窑突然坍塌而牺牲。战争年代死人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却非常生气:“前方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是不应该的!”要求把张思德的遗体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搞口好棺材,召开追悼会。三天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并发表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这篇演讲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1949年渡江战役中,参战的当地群众中有一位16岁的小姑娘马四姐,后来被授予“渡江英雄”的称号。毛泽东竟然先后两次给她写信,邀请她进京参加国庆大典。第一次开国大典,马四姐父母担心她太小不放心让她一个人进京。1951年,毛泽东再次写信邀请她参加3周年国庆。10月3日,毛泽东与各地代表一同看戏时还把马四姐安排在身边就坐。第二天,毛泽东又把小英雄请到家里去做客,介绍给自己的两个女儿:“这就是渡江战役中那个年龄最小的女英雄”。毛泽东还问她识不识字,表示可以安排她在北京念书,得知她已经在安徽老家上学了,就送个她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据杜忠明《毛泽东名言故事》编写】

文章配图

毛主席在延安的几个故事
1. 延安大生产:1942 年底,延安大生产运动热烈展开。毛泽东常常在繁忙了一整晚后,第二天下午仍坚持与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起参加劳动。他亲自花了几个下午的时间,挖掘了两亩多土地,浇水、施肥,并种植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这个举动展示了他对大生产运动的重视和身体力行的参与。
2. 坐车与骑马:在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出行主要靠骑马或步行。当一位华侨赠送了两辆小轿车时,毛泽东考虑到军事工作的需要和年长者的便利,坚持将其中一辆分配给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辆则分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这个决定体现了他对军事工作的重视和对年长同志的关心。
3. 毛岸英“约法三章”:毛泽东对儿子毛岸英有“约法三章”,要求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反映了毛泽东对领导干部及其子女的严格要求,强调了与群众紧密联系和共同劳动的重要性。
4. 《为人民服务》讲话:1944 年 9 月 5 日,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不幸牺牲。9 月 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出席追悼会,并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在演讲中,他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些故事具体展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一些行为和思想,体现了他对劳动、群众、领导干部等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如果你对特定故事有更多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欢迎继续提问。

没有!我觉得写自传自己有点羞涩啊,并且羞愧难当啊。为什么呢?我是1952年出生的,今年72岁啦。想当年7岁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公社(50、60、70年代的称呼)中心小学读幼儿园,8岁读一年级。1962年我11岁,读三年级,少先队教导员廖培丁(本镇唐纯村民委员会人)老师,现在他已经去世了。他生前领着10名刚加入少先队员+小队长(臂章一横杠)、中队长(臂章二横杠)、大队长(臂章三横杠)一起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读小学六年级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巍巍。书中讲的朝鲜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流血牺牲: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王成等一大批英烈的战斗故事,英雄们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我13岁小学毕业,1965年我读初中一年级,那时候学校推行学雷锋精神活动宣传,到过本镇溜砂村民委员会黄田二队,(那时是称溜沙大队),抗旱担水泼禾。自己确实帮助70多岁老婆婆担过几次井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备战备荒为人民。学老三篇:1.语文课本上,学习新四军战士张思德同志受组织派到山区烧木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窑洞崩溃了张思德同志牺牲了!2.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医疗队,医术精堪,是名医疗队手术刀手,学习白求恩,把世界革命担在肩…3.学习老愚公,战胜千难和万险,撤走王屋大山…由于文化革命,我读了初二级后回到生产队种田,1967年我16岁,做过记分员、保管员、出纳员。到了八十年代分田单干,五华县委农村部发文:“二改一完善”我被社员代表大会举手表决通过,由联西大队村民委员会批准为:联三队队长,6年后,1993年被联西党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1993年12月31日本人到棉洋食品站做临时工,一个月360元。1994年7月1日,被棉洋镇“工商食品党支部吸收为中共正式党员。在基层食品站单位工作20年,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单位表现不错,我于2014年1月1日退休至今9周年多了。我现在是五华县棉洋镇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党总支监委委员,选举委员会成员之一。作为党员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虽然说: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