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全面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 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5日讯 6月25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强化市场监管优势集成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市中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郝晓会介绍,近年来,市中区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全面构建“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链条生态体系,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显著提升。围绕市中区主导产业深挖专利布局,实施专利梯次培育。全区有效发明专利达669件,高价值专利240件,注册商标1447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3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市级高价值专利项目2个,新增商标品牌指导站11家。鼎盛电气在省数据知识产权平台成功登记,实现了市中区“零”的突破。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积极实施专利转移转化,推动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11家企业与枣庄学院、常州大学等高校完成专利转让许可41件。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工作,推动12家企业实施产品备案,备案产值达15.39亿,泰和科技1件产品被国家局成功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
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全面提升。按照知识产权“严大快同”保护要求,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查办力度,累计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0起、司法确认案件10起。持续加大打击不以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为主要任务的“蓝天”行动整治力度,非正常专利撤回率达98.21%。
闪电新闻记者 刘聪聪 报道
让“兰州味道”走得更远 市市场监管局力促预包装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推动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5月14日,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永登树屏众创城食品产业园召开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此次会议对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从加强原料把控、规范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管控、落实主体责任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开展兰州牛肉拉面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工作开展宣贯培训,详细讲解了马德里国际体系运作机制、重要意义、国际商标的注册流程以及兰州牛肉拉面商标国际保护的重要性;开展《兰州牛肉拉面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训,详细讲解标准体系,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和标准化管理能力,推动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开展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检验检测相关问题解答,对预包装兰州牛肉面检验检测关键要点与常见问题从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方面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各与会企业代表发言分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企业代表就当前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监管人员展开热烈探讨,共同分析探讨解决方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丽君
普洱,连续三年全省前三!
【来源:普洱发布】
今日(2025年4月26日)
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在专利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至2024年,普洱市连续三年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排名全省前三位,被考评为优秀等次。
子涵 摄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市商标有效注册总量30871件,比2023年的27907件增长2964件,增长率10.62%。马德里国际商标有效注册1件,驰名商标4件。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进展较快,全年新增9件3925万元,累计7961万元。全市专利有效量为3157件,其中发明专利有效量233件,较2024年的227件增长6件,增长2.64%。高价值发明专利93件,较2023年的88件增长5件,增长5.6%。全市共有地理标志3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农产品地理标志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居全省第二。“普洱茶”和“普洱咖啡”被列入首批受欧盟保护的中国100个地理标志名单。“普洱咖啡”和“墨江紫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截至2025年4月,全市115户企业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数居全省第一。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来 源丨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 辑丨曹琦涵
二 审丨张净淇
终 审丨张国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摩纳哥商标注册途径
1:单一申请:直接向摩纳哥工业产权局申请摩纳哥商标;
马德里申请: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马德里体系指定摩纳哥途径申请国际商标。
一、申请人要求:
任何自然人、法人均可在摩纳哥申请注册商标。
二、注册所需资料:
1)申请人的姓名、地址、国籍等:
2)商标图样;
3)类别及具体商品/服务项目;
4)若声明优先权的,需提供优先权证明文件;
5)委托书。
三、注册流程与时间
商标检索—-提交申请
形式审查(1个月内):检查文件完整性和格式。
实质审查(2-6个月):评估显著性、是否违反禁用条款等。
公告期(2个月):公告期内第三方可提出异议。
发证: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后颁发证书,大部分情况总耗时通常为4-6个月。
四、有效期与续展
有效期10年,自申请日起算;续展需在到期前6个月内办理,宽展期6个月(需额外费用)。
六、注意事项
1. 使用要求
商标注册后需实际使用,若连续5年未使用,可能被第三方申请撤销。
2.优先权与马德里体系
巴黎公约成员国申请人可享6个月优先权;通过马德里国际注册可指定摩洛哥,但需国内基础商标支持。
摩洛哥商标注册
马德里商标注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申请人资格:申请人应在我国设有真实有效的工商营业场所,或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拥有我国国籍。台湾省的法人或自然人均可通过商标局提出国际注册申请,而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人或自然人目前还不能通过商标局提出国际注册申请。
准备申请材料:包括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书、外文申请书(MM2 表格)、加盖公章或签字的申请人资格证明文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委托书,若指定美国还需一并提交 MM18 表格。
选择办理途径:可以选择申请人自行提交网上申请,通过 “商标网上申请系统” 在线提交;也可以到商标局委托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设立的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商标局在京外设立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或商标局商标注册大厅办理;还可以委托在商标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提交申请:通过选定的途径递交国际注册申请。
缴纳费用:商标局收到手续齐备的申请书件之后,计算申请人所需缴纳的费用,向申请人或代理人发出《收费通知单》。申请人或代理人应在收到《收费通知书》之日起 15 日内向商标局缴纳有关费用。商标局只有在收到如数的款项后,才会向国际局递交申请。
国际局审查:国际局会对申请进行形式审查,确保申请文件完整、准确,如检查是否有足够的联系细节、是否指定了至少一个马德里体系成员、图像质量是否合格、费用是否缴纳等。如果不符合要求,国际局会发送 “不规则通知”,说明问题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三个月)改正。若申请符合要求,国际局会将商标注册在国际注册簿上,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商标公报》上公告,向申请人颁发《国际注册证》,并通知申请人指定保护的缔约方商标主管机关。
指定国审查:各指定国家 / 地区的商标主管机关根据其国内规则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自国际局通知该局其被指定之日起 12 个月,或在某些情况下 18 个月)决定是否准予注册,可能会发出审查意见或准予注册的通知。
获得保护:如果商标在指定国家 / 地区通过审查,即可获得该国家 / 地区的保护。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期为十年,自国际注册日起计算,有效期满后,如想继续使用,应当续展注册
4月25号19:29点,刚刚发生最新消息!
1.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
二、我国成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我国凭借大量专利,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相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著作权登记总量超1000万件,同比增长19.13%。作品著作权登记超780万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超282万件。创作者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文艺创作与软件研发领域活力满满,版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四、全年核准注册商标478.1万件。市场主体活跃度高,新品牌不断涌现,商标作为企业品牌的象征,成为商家抢占市场、塑造形象的关键,商标核准量的增长也侧面反映出商业市场的繁荣。
五、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125件。地理标志产品的挖掘与保护力度加大,各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贴上专属“标签”,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六、授予农业植物新品种权5797件、林草植物新品种权878件。农业与林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品种不断诞生,不仅提升了农作物与林草的产量、品质,还增强了其抗病虫害、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七、《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位 。我国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国际舞台上的创新实力备受瞩目,积极布局海外专利,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八、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设计走向世界,从电子产品到时尚服饰,独特新颖的外观设计让“中国制造”更具颜值与辨识度,在国际市场上吸睛无数。
九、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稳居世界第三。众多中国品牌加速国际化进程,通过马德里体系在多国注册商标,为拓展海外市场筑牢品牌根基,让中国品牌享誉全球。
十、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各国之首。我国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各地科技集群协同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