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的豆芽分外香
文/赵瑞安
你来过运河名城临凊吗,你吃过临清的炒豆芽吗?
在临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你如果想测试某家饭店的厨师水平怎么样,你就先点一个炒豆芽,你吃上一口就知道了。尽管临清的小吃特别多,但是炒豆芽这个廉价的招牌菜,是不能不吃的。
为什么说炒豆芽是临凊各家饭店的招牌菜,还要从古代说起,听老辈的人说:明清时期,临清就有了豆芽胡同,位于临清中洲古城内,是条东西走向的小胡同。西连钉子街,东通大宁巷,长约70多米,因有数家生豆芽的作坊集中于此而得名。看来吃豆芽在临清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有幽微的美食讲究。
提起豆芽,我忽然想起了临清焖饼。平时我最喜欢的还是绿豆芽儿打底的,味道鲜美。食客也大多喜欢吃绿豆芽焖的饼。
小时候,老家在农村,时常回忆那时每天的一大早,豆芽商贩就走村串巷吆喝:“豆芽儿了。”那声音,拉着长腔儿,别有韵味。谁家卖的豆芽好,一听叫卖声便知道。我同村的姐夫哥,爹娘早逝,从十五六就开始生豆芽儿。那时听我父母讲,就是看好小伙儿有生豆芽儿的手艺,日子有奔头,才让姐嫁他的。
姐夫除了会生豆芽,炒豆芽技术也很好。回老家时,常听他讲“过去生豆芽需要好几个瓦缸。因为那时穷,买不起,就舍脸给舅舅家要了个瓦缸。”他出生在1958年,孤儿难熬,寻找出一条“活下去”的生存之道。生豆芽,有生绿豆的、有生黄豆的,还有生豌豆、黑豆的。卖得最多得还是绿豆芽。大致上一斤豆子能生六七斤豆芽。还要经过过水、倒缸、投缸等多种工序,既严格又仔细。
参加工作在临清农行,便常在内餐厅里吃辣炒豆芽儿。特别做饭的梅师傅,在做“什香面”时,炒的绿豆芽儿,七八成熟,略带一点生涩鲜味儿,放在“什香面”里,那真叫个“面香芽脆”,甭提多美。
梅师傅也是在生豆芽儿的世家长大。常听他说:“生豆芽要干净,特别对水的要求特别高,不然易烂根烂芽。”原来生豆芽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时下,临清上档次的酒店、讲究的人,比较喜欢炒掐头去根、只剩中间一段的豆芽儿,说是中间洁白的这段不沾细菌。炒豆芽儿时,滚烫的油锅中放上个干辣椒,大火爆炒,适度多搁一点醋,再辅以其他佐料搭配,炒出的豆芽儿,微辣酸甜,白中透嫩,口脆鲜香。甭说是吃,单是看看,就口液直流。
临清至今还流传的一首吃豆芽的儿歌:“吃豆芽,娃儿爬。学子吃了考探花,男人吃了把财发,老人吃了框娃娃,妹儿吃了乖脸颊。宝宝大口吃豆芽,走起路来不打滑,长大飞黄又腾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