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步入“裸泳时代”。
药店的生存与发展不再仅依赖于市场机遇,而是自身的运营能力。
截至2023年末,全国药店总数超过66万家,包括约38.万家连锁门店和约28万家单体药店。
药品零售行业的总体销售增长已放缓,店均销售额和客单价分别下滑10.6%和8.9%。甚至业内人士认为三分之一的药店己陷亏损!
中国平均每2267人就拥有一家药店,远高于美国平均每6500人的水平,这意味着市场极度饱和,行业可能即将进入大规模淘汰阶段,规模较小的连锁药店或单体店面临的压力尤为巨大。
与此“药店医保”监管日益严格,边缘策略不再适用。医保基金的严格监管使得药店必须合规经营,否则将面临重大考验。屡教不改者甚至会被约谈、留置和重罚!
在此背景下,能够生存下来的药店主要有三类:集约化的大型连锁、区域龙头连锁和专业能力突出的个体单店。
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和变化的市场需求,药店需要明确市场定位,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经营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运营效率,注重品牌建设和客户服务,并始终坚持合规经营。
医药零售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新环境、不断创新并坚守合规底线的药店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胜出。
医药行业药店电商运营选品如何达到近乎100%盈利
昨天看了“卢克文工作室”关于做小生意成功案例的心得,从人群划分为年长者和年轻人,年长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事“大众化、中低客单价、高频率、极低成本、独家”的餐饮生意(自贡小炒、川式小炒、小面馆),靠的是勤劳+低成本+低客单+好手艺,赚的是辛苦钱;年轻者做的事高客单高毛利的餐饮产品(日料店/咖啡店/拉面摊)客单300/60/20不等,懂小红书和抖音营销,私域微信群。
总结下来就是存量时代做大众生意切记盲目,根据“销售漏斗”的原则,一个生意能否赚钱,通过核算人工房租水电和运营成本,再通过周边人群覆盖、人流量密度和售价定位等基本上就能倒推出来维持这家店的生存,每天需要多少流水?每天多少人进店消费?客单价必须做到多少?如果这些个条件都达不到的话,大概率这个生意是做不成的,千万别不做市场调查、蒙着头就一股脑冲进来了。
再说回医药行业的电商运营,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其本质上也遵循“销售漏斗”的原则,自带流量的品牌标品就不再展开说了,纯粹靠供应链和近效期赚差价,有稳定货源就可以赚一波,没有货源就立马熄火。那么非标品或者是非品牌流量品怎么做呢?非标品或者非品牌品价格参差不齐但缺少品牌效应和流量的支撑,所以更适合做强付费。拼多多平台更适合客单价30左右的产品,京东平台更适合客单价50左右的产品,天猫平台更适合客单价35左右的产品,抖音平台更适合客单价45左右的产品(以上仅限非流量药品仅供参考)。已知产品售价和成本价的情况下,可以测算出来产品的保本投产比=1/利润率/(1-退款率),然后根据平台系统推荐的投产比或者过往运营经验感知的投产比大概就能知道产品上架付费后能否盈利。或者可以根据平台推荐的投产比然后通过成本来测算出产品的售价,然后对比同类型产品的售价偏高还是偏低,也可以知晓此产品是否能盈利。总是测品其实就是测投产,所有产品在上架推广之前都可以大概测算一下盈利情况,最终你会发现身为运营能改变的有且只有选品和修主图这两项工作(前提是有一定运营经验而非小白)。
关于医药批发公司,连锁药店,药厂未来的发展模式浅谈。
21年开始接触医药电商行业,从拼多多、京东、美团、淘宝;从线上电商到线下三终端;从药店到药批公司和药厂;从OTC&处方药到医疗器械;从自然流到付费;大到选品、运营小到快递对接,软件安装等等全程全行业都深度参与其中。深以为医药行业仍旧十分的传统保守,仍旧有很大的优化和进步空间。
医药行业任何组织做电商目前都是以下三种方式为主:
1.自然流 品牌品种和流量品种为主,操作简单可复制性强,利润也很客观。但十分依赖公司的采购渠道和供应链优势,渠道供货量不稳定,一般3-6个月的生命周期,厂家维价和禁网斗智斗勇,需要持续找品,且一旦形成规模后及易被厂家所截胡。
2.付费 付费销量第一,无惧厂家断货,甚至可以以量形成品牌规模。但盈亏风险难以把控,需要极强的选品能力,付费盈亏比算法,售后纠纷和打假等综合能力。
3.线上连锁药房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像张仲景、禧康、豫丽康、越人这种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中型连锁,医药行业整体下行重资产投资药店的这种盈利模式已经无法支撑药店的运营,无数单体和小连锁药店面临被关闭的问题。
第1步通过代运营的方式整合各地市和省会城市的单体和小连锁。
第2步对接ERP系统打通供货渠道。
第3步成立线上连锁品牌,增强影响力和议价能力。
这种模式不仅仅适用于药店,也适用于线下诊所。当然这中间的难点在于要有大品牌的信任背书,其次要有一定的供应链规模优势,以及专业的线上和线下团队。
我是一名医药行业的新电商人,欢迎同行共同交流进步。
【小易智创】药品零售连锁生死局:AI智能体如何让客流暴涨百倍?
来自小易智创(xiaoyizc.com AI营销智能体平台)的干货分享
凌晨3点,某连锁药店总监盯着后台数据:单店日客流量跌破50人,线上咨询量连续3周挂零。隔壁新开的互联网药房正在用9.9元钙片引流,短视频平台「送药上门」的广告铺天盖地。更可怕的是,搜索引擎前3页全被竞品占满——当慢性病患者搜索「血糖仪推荐」时,自己的门店连影子都找不到。
这绝非个案。全国6.8万家零售药店,76%面临获客成本飙升、线上流量枯竭的困境。传统地推发传单?转化率不足0.3%。投放信息流广告?CPC点击费暴涨到18元/次。培养新媒体团队?光是20个平台账号的日常运营,就需要15人团队年耗240万。
那么药品零售连锁如何通过AI自动化获客系统提升百倍效率?某中型连锁部署了120个AI营销智能体,每个智能体每天运营15个自媒体账号,单日产出9000篇原创内容(120智能体×15平台×5篇)。这意味着:
– 年产出328.5万篇营销内容
– 覆盖「降压药副作用」「儿童退烧药选择」「医保定点药房」等1.2万个核心关键词
– 预计年获取163.8万次精准搜索流量
– 创造16.4亿次品牌曝光
要实现同等效果:
– 信息流广告需投入2460万元(按CPM千次曝光5元+CPC点击15元计算)
– 传统运营需240人团队(人均年薪10万)
– 而AI方案仅需1.2个实习生做质量抽检
AI获客智能体的三大杀手锏:
1️⃣ 智能捕捉行业爆点:实时追踪「医保新规解读」「流感季备药指南」「处方药网售政策」等12类高热话题
2️⃣ 全平台内容工厂:
– 头条生成「这5类药千万别混着吃」科普长文
– 小红书打造「家庭药箱收纳秘籍」图文攻略
– 抖音输出「执业药师教你辨真假药」数字人短视频
3️⃣ 100%自动化分发:内容自动适配微信健康号、美团买药、支付宝医疗等23个流量阵地
AI获客智能体的本质,是用328万篇精准内容构筑数字护城河。当用户搜索「附近24小时药房」时,你的门店会出现在百度、小红书、美团的三重首页;当大模型回答「哪种维生素适合孕妇」,你的产品将成为标准答案。这不再是营销战,而是用AI重构药品零售的流量法则。
传统药店在面临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若能抓住国家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转型升级,完全有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政策背景和行业趋势,提供系统性突围策略:一、政策红利核心方向与药店结合点
1.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与“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政策重点:鼓励中医诊所备案制、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中药质量提升、中医药医保支付倾斜。
药店机遇:
专业化升级,参与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如社区健康驿站合作);
2政策重点:简化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审批,支持中药新药研发。
药店行动:
联合药企开发药店独家代理的经典名方制剂(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衍生品);
推出“药店定制”中药健康产品(如膏方、药膳包、中药护肤品)
二、产品与服务升级路径
1. 差异化产品矩阵构建
高毛利中药品类布局:
开发精品中药饮片(如小包装道地药材)、贵细药材(参茸、虫草)专柜;
引入中医器械(艾灸仪、拔罐器)及智能设备(体质辨识仪)。
“治未病”产品线延伸:
针对亚健康人群推出中药代茶饮、药食同源礼盒;
与药企合作开发功能性食品(如改善睡眠的酸枣仁固体饮料)。
2. 服务模式创新
中医药特色服务链:
前端:免费体质辨识+AI舌诊(引流);
中端:坐堂医开方+代煎配送+用药跟踪;
后端:慢病管理(如糖尿病中药调理会员计划)。
场景化健康解决方案:
推出“节气养生包”(如三伏贴套餐含艾条、穴位图);
企业定制服务(如为白领提供护肝明目茶饮+肩颈按摩疗程)。
三、流量运营与数字化破局1. 线上线下融合(O2O)
私域流量深耕:
搭建“线上问诊+电子处方+到店自提”闭环,通过企业微信社群提供24小时药师咨询;
抖音/快手短视频科普“家庭药膳制作”,直播演示艾灸手法。
数据驱动精准营销:
利用CRM系统分析购药数据,定向推送中药调理方案(如购买降压药客户推荐杜仲茶)。
2. 社区化运营:
联合居委会开展免费中医讲座(同步销售血压计+中药足浴包);
推出“中药代煎全年卡”,绑定老年慢病患者。
Z世代年轻化渗透:
开发国潮风中药香囊、熬夜护肝茶等网红产品;
与中医IP联名(如《后浪》剧周边产品)。
五、品牌价值提升策略文化赋能品牌:
门店改造增设中医药文化角(陈列古法制药工具、药材标本);
举办“中药采摘研学”(亲子客群引流)。 学术背书构建:与中医院校共建“临床教学基地”,挂牌提升专业形象; 发布《区域居民体质白皮书》(联合卫健委增强公信力)。
六、风险防控要点
1. 质量安全红线: